推进异地证照办理 川渝毗邻地区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推介会召开

2020-07-02 15:2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2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和重庆市交通局在四川省达州市召开川渝毗邻地区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推进会,川渝毗邻市19市(区、县)交通运输部门参加会议。两省市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及普通公路、内河水运、智慧交通、执法管理和万达开交通融合发展5个合作备忘录。川渝交通运输形成了“1+6”的合作框架,进一步明确了合作重点,完善了合作机制,全方位推进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推动川渝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率先突破。

一是深入对接形成共识。1月6日四川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财经委会议部署后,我厅立即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工作专班,研究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发展。同时,两省市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深入对接,达成多个合作协议,为交通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成都经天府国际机场至潼南、广安绕城渝广支线高速公路工程进展顺利,将确保年内建成通车,新增两条川渝高速公路通道;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南充至潼南(四川境)、南充城市过境北段高速公路签定投资协议,即将具备开工条件;内江至大足、开江至梁平高速公路已产生中标候选人。G210线四川段邻水高滩至川渝界等一批干线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实现开工,S202线邻水县护邻镇至御临镇(川渝界)等项目加快建设。利泽枢纽顺利推进。遂宁市和潼南区开通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

畅通多向开放通道

一是提升东向通道。推进实施G42沪蓉高速扩容、G5012万州至广元段扩容,协同推进万州至达州直连高速公路建设。推进长江川境段扩能整治,建设“一横五纵多线”的干支直达航道网,联合向国家争取开辟三峡新通道;推进金沙江航电枢纽翻坝转运系统建设,协同推进嘉陵江利泽、井口枢纽建设,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二是完善南向通道。实施宜宾至彝良、叙永至威信、泸州至古蔺至金沙、重庆经叙永至筠连等高速公路,完善川渝滇黔结合部高速公路网络;实施沿江高速、攀枝花至大理、西昌至昭通等高速公路,形成成都经攀西至云南的高速公路通道群。三是打通西向通道。加快G0615久治至马尔康段、G8513九寨沟至绵阳段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开工G0611川主寺至汶川段高速公路,加快川藏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G4218新都桥至巴塘(川藏界)尽快开工。四是扩能北向通道。推进实施G5线广元至川陕界段高速扩容、镇巴至广安高速公路建设,加强城口至宣汉至邻水至长寿高速公路方案研究。

强化城际高效立体互联

一是提升成都放射高速公路能力。推进成渝、成乐、成南、成绵、成雅等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实施天府新区经眉山至乐山、天府新区至邛崃高速公路等项目,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3绕17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

二是继续打通川渝省际高速公路出口通道。加快成资渝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实施内江至大足、泸州至永川、南充至潼南、开江至梁平、大竹至垫江等川渝之间高速公路通道项目。

三是强化五大经济区城际高速公路互联互通。推进实施绵阳经巴中至万源、金口河至西昌、乐山至资中、彭州至汶川、峨眉至荥经、内江至南溪等城际高速公路。

四是完善成都都市圈城际快速公路网。推进实施天府大道北延线、红星路南延线、成资、天府仁寿大道、金简仁、彭青淮等快速通道项目,成德、成眉、成资分别形成9条、10条、6条快速通道。

五是实施普通公路提质工程。全面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

六是推进公路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统筹和管理协同。

打造一体化出行服务体系

一是优化城际客运网络。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推进具备条件的毗邻地区开行跨省、跨市公交路线。在成都都市圈、万达开、渝广等地区率先推动交通出行“同城待遇”。

二是推进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推动乡村客运与城市公交有效接驳。

三是建立公园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打造高效率货运物流体系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以市场手段推动各运输方式高效衔接,试点推行“一单制”提单联运服务,统一川渝两地多式联运法规制度、标准规范、服务规则,加快建设川渝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化平台。提升城乡货运效率。开展成渝地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行动,鼓励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组织模式。完善农村寄递物流网络,实施农村物流“金畅工程”,促进城乡物流双向顺畅流通。

创建协同治理样板

一是规划共绘。健全跨省交通规划联动工作机制,以“1+2”部省联动方式统筹推进重大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协同开展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二是设施共建。统筹推进跨省交通项目技术标准、建设时序、建设进展等协调统一。探索开展跨省交通项目建设共同审批试点。建立川渝省际互联互通项目储备库,实行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将条件成熟项目纳入年度实施计划。

三是服务共享。加强跨省运输服务标准和制度衔接,建立跨区域运输服务运营管理机制,鼓励毗邻地区运输服务跨区域延伸。建立成渝地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统一数据采集、处理、交换等标准规范,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推进综合交通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四是市场共管。加快区域联合执法制度建设,重点在公路治超、道路水路运输管理、船舶污染物监管、“两客一危”案件协查等方面建立常态化联动监管机制。探索推进区域内交通运输行政审批跨市“无差别化”受理,推进跨省大件运输一地办证、全线通行。推动两地运输服务证照资质互认,推进异地证照办理。推动两地“红黑名单”共享互查,探索市场信用修复、信用报告等同步互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