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将成为承载乡愁的“诗与远方”

2020-07-09 15:23:00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将呈现怎样的面貌?今日,成都市文广旅局给所有人描绘了一幅美丽图景: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发展天府文化,我市将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努力让“西控”区域成为承载乡愁的“诗与远方”,成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助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三带六廊

优化空间格局

梳理历史文脉,以文化为灵魂,以绿道为脉络、以农田为景观、以古镇为景区、以林盘为景点,我市将在“西控”区域大力打造古蜀文化旅游带、生态康养旅游带、古镇民俗旅游带“三带”文化旅游空间格局,推动文博体验、旅游演艺、休闲娱乐等融入“三带”,构建遗产“活”起来与乡村富起来相互促进的局面。

利用“西控”区域优美的生态屏障和大地景观,我市初步构建起湔江廊道、金马河廊道等六条生态旅游廊道。针对疫后旅游消费更加注重康养游、生态游的趋势,我市将强化六大廊道文旅新业态的打造和产品品质提升。

下一步,我市还将围绕产业生态圈建设,努力把西控区域建设成为错位协同、产业聚集、效益显著的成都文化旅游核心增长极,成为游客和市民向往的“养眼、养心、养身、养神”的旅游度假胜地。

新场景新业态

提升发展质量

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离不开新场景新业态。我市将在“西控”区域培育出一批既保留乡村地域文化,又融入时尚创意的乡村旅游新场景,打造一批音乐林盘和音乐小镇,植入街头艺术表演、周末音乐会、音乐市集、音乐小院等,丰富游客情感体验和表达。

加大文化植入,我市还将推动在乡村建设更多的民间艺术馆、博物馆、非遗工坊等,组织画家、文学家、音乐家等采风创作,组织专业艺术院团、时尚达人、非遗传承人进古镇、进林盘,进景区,推动形成更多主题鲜明、故事感人的旅游新场景和文旅深度融合的旅游目的地。

在提升现有品牌影响力的同时,我市还将推动西控“区域”创建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同时以项目为抓手,加大强链补链、招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文旅项目,推进“西控”区域旅游实现能级跃升。

振兴传统工艺

拓展文创发展空间

据悉,“西控”区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65处、大遗址保护点位12 处、不可移动文物3265处、博物馆14家、非遗项目44个,构成了深厚的文化根脉。我市将推动李冰、杨雄等历史名人名馆建设,推动邛窑遗址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温江陈家桅杆等文物单位的保护和展示,彰显和共享文化遗产的人文魅力。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振兴乡村传统工艺,培育乡村文创基地。目前我市正在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产业运营、市场营销相结合,形成了一批乡村非遗特色产业,下一步将持续振兴乡村传统工艺,推进蜀锦蜀绣、桂陶竹编等非遗传承发展,深化与电商、在线直播等合作,推动“西控”乡村非遗产品走向市场、走向国际。(记者 陈泳)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