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13日,新都区召开2020年新引进特需人才轮岗动员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秀峰出席会议并讲话。23名来自东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博人才将在新都区综合、专业和基层岗位开启为期半年的轮岗锻炼,旨在让引进人才尽快转变身份、熟悉区情、了解工作,实现人岗相适。
李秀峰结合自身成长轨迹和工作感悟,在讲话中对特需人才提出了殷切期望。一是放空自我,放下名牌大学的光环,归零开始、重新出发,充分运用自己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学习,抓住轮岗锻炼这一机会,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实践学,不断提升自我;三是要保持定力,融入成都新时代发展大局中主动思考、积极作为,系好工作的“第一颗扣子”,在香城新都这片热土上奋斗圆梦。
本次轮岗锻炼只是新都区加强年轻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工作缩影。近年来,新都区坚持“抢”“育”“炼”三字诀,着力打造年轻干部人才成长成才“全链条”,引进硕博专业人才91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
创新机制 全球“抢”才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再次布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加快建设,成都又一次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焦点。同时随着“抢人大战”的不断升级,人才成为各地争相抢夺的第一资源。新都区创新设立人才专项编制,专门用于引进全区急需紧缺的各类专业型年轻干部人才,按照编随人走的原则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启动“特需人才计划”,面向国内“双一流”高校和全球排名前100名的国外院校,引进清华、北大、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91名硕博学历专业型党政后备人才,其中博士12名。
多岗联动 实践“育”才
在轮岗锻炼启动前,针对年轻干部人才学历层次高、专业功底深、实践经验少的特点,新都区探索实施“1+3”香城才俊计划,对新入职的年轻干部人才统一安排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辅导、情景教学等方式,由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从新都区情、公文写作、情绪管理、政务礼仪与作风建设等方面为年轻干部人才授课,启动会前,还邀请了两名17年引进特需人才现身说法,为新引进人才作经验交流,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新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规划、尽快转变角色、做好轮岗准备。
培训结束后,为每一位年轻干部人才安排为期半年的“综合+专业+基层”“镇街+园区+部门”的“3+3”轮岗锻炼,让他们都能在综合岗位、职能部门和基层一线接受磨砺,同时,确定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善于传帮带的处级领导干部作为职业导师,手把手指导、点对点帮带,让年轻干部人才能够尽快熟悉工作、进入状态。
量身定制 平台“炼”才
新都区出台《成都市新都区特需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积极为特需人才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量身定制培养计划,通过工作专班、招商小组、双向交流等方式,将年轻干部人才安排到招商引资、经济一线、产业功能区等吃劲要紧岗位上磨炼成长,把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们,让他们在“独当一面”的工作中“挑大梁”“唱主角”。
“大家要保持定力,既要立远志,也要做实事,要向书本学,也要向实践学,新都发展空间很大,大家也未来可期。”李秀峰勉励道。新都区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群众公认的特需人才,打破资历,纳入优秀干部人才库进行管理培养,并安排优秀硕士研究生顶岗单位中层岗位,博士研究生顶岗区管副职岗位,让年轻人才能够在更高的平台锻炼提升,尽快成长成才,目前已有12人顶岗科级干部,8人顶岗区管副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