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总结推广农业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果和经验,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同推进,为凉山州乃至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7月30日,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研究所、凉山州农业农村局、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协办的农业科技支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西昌市召开。会议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吕火明主持。
会议总结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过去五年农业科技进贫困和民族地区行动计划成果,发布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科技支撑行动方案(2020-2025年)》。会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凉山州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合作协议,并为共建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凉山分院进行了揭牌。会议还表扬了一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精准脱贫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认定了首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场”。
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直机关工委书记、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曲木史哈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他指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坚决打赢打好我省贫困和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做出了突出贡献,接下来要更好发挥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他在讲话中强调,一是要充分认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意义。二是要深入理解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丰富内涵。三是要深刻把握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要求。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中,要做到“九个突出”,即突出规划引领、突出产业协同、突出绿色发展、突出创新驱动、突出人才培养、突出文化培育、突出项目核心、突出组织振兴、突出要素保障,加强规划、政策、投入、机制等衔接,以乡村振兴的方向原则、思路举措引导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精神成果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来,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支撑四川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通过视频向大会致辞。他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高度重视与四川省的科技合作,围绕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四川省政府签署了省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三中心一平台”(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中心和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共同启动了协同创新转化专项。在下一步工作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将整合全院优势学科力量,全力推进省院协同创新转化专项工作,建立农业科技合作长效机制,构建布局合理、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的多重功能,助力推进四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支撑四川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扎根帮扶一线脱贫成果显著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级农艺师牟锦毅介绍了农业科技进贫困和民族地区行动计划工作成效。2015年四川省农科院启动“农业科技进贫困和民族地区行动计划”以来,整合全院60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科技力量,扎根全省脱贫攻坚第一线开展帮扶,累计实施脱贫攻坚项目1752个,建立在全省有影响的“稳粮、增收、调优、调绿”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基地265个,示范应用科技成果500余项(次),全院派出科技入员23614余人(次),现扬指导农牧民近30余万人次,接收贫困地区农业技术人员和青年农场主2842人来院跟班学习,直接帮扶34765户贫困户脱贫,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综合效益超100亿元,圆满完成木里县定点帮扶、凉山州产业扶贫,藏区“双百人才”培养工程、深度贫困地区科技扶贫万里行、深度贫困县千名紧缺人才培养行动等任务,得到了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的赞扬。
同时抓好人才培养,强化扶贫智力支撑。推进人才培育和平台建设“双轮驱动”,以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为依托,构建了省、州、县、乡“四位一体”的专家服务体系,通过“大专家带小专家,小专家带土专家,土专家带本土人才”,累计派出全院科技人员2.3万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活动近10万场(次),发放技术资料超50万余份(册),参与培训农户400余万人次,接收贫困和民族地区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主等2842人来院跟班学习;建立川南、攀西、巴中、凉山等市(州)分院11个,在昭觉、马边等县(市、区)成立“乡村振兴讲习所”6个,开展常态化生产技术培训,有效搭建了本土农技人才培育平台,为建立长效稳定的“三农”人才培养机制积累了新经验,探索了新路径。
发布未来5年《行动方案》
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钟毅宣读了《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技支撑行动方案(2020—2025年)》。未来5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将紧紧围绕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科技需求,实施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技支撑行动16项重点任务,着力实现“一个巩固提升、三个主动融入”。《行动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建成“1123”平台,即:10个国际合作基地、10个国省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20个院地共建分院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30个“专家大院+乡村振兴讲习所”村级科技合作服务平台。组建100名高端人才领衔的协同服务团队、联合研发和鉴选100项“川字号”农业产业关键技术(产品)、精准服务1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3000户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带动3万户脱贫户增收致富。
四川省纪委监委驻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组组长杨晖,凉山州州委副书记、州长苏嘎尔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杨朝波,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李栗璇,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都勤出席会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