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0年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是“残疾预防,从儿童早期干预做起”。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推动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促进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建设,开展本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8月25日设定为全国残疾预防日,迄今已举办四届。
四年来,国务院先后颁布《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等系列重要文件,对残疾预防作出顶层设计,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防控网络更加完善,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有效控制和减少了残疾发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2018年9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就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和全面发展权益等提出明确要求;省卫健委、教育厅、省残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通知》,制定《四川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准入标准(试行)》等,扎实开展四个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全力推进我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落地落实,全省共为13069名残疾儿童实现康复救助。广大群众推进残疾预防,建设健康中国的残疾预防观和全生命周期健康观初步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遵从的残疾预防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日前,中国残联等16部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对活动作出部署,提出宣传重点是儿童长生发育知识、儿童康复知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省残联党组、理事会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精心制定了活动方案,由省政府残工委秘书处印发《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残疾发生,健全常态化残疾预防机制,着力维护人民健康,确保2030年健康四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省残联已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省八一康复医院等20余名医学康复专家编撰残疾预防各类资料60余篇,分专题通过官网、微信微博公众号等陆续推出。配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适时向全省手机用户发送残疾预防公益短信,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全民残疾预防意识。已发放残疾预防宣传画册3000余份,并通过共享网盘、微信群等发送残疾预防知识视频6期。推荐3名儿童康复专家、组织49名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赴重庆参加脑瘫、智力及孤独症儿童授课和专业知识培训,推动川渝两地联动开展残疾预防日活动。
8月21日,由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省残联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四川省医院协会妇幼管理分会协办的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专题讲座在成都举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余涛、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副主任代礼分别讲授了生长发育、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防治知识。
省卫健委领导,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医院协会妇幼管理分会相关领导;民政厅领导;省残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理事会理事;省残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八一康复中心和省听力语训中心班子成员,成都部分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培训。全省卫健部门负责疾病预防、残疾儿童康复等相关科(室)从业人员;全省民政系统儿童福利机构从业人员;市(州)、县(市、区)残联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康复机构从业人员;广泛邀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友、特别是残疾儿童家长等36.7万人通过风直播同步在线参加培训。
8月25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都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办,成华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承办的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在成华区SM广场举行。团省委、省妇联、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等省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和相关负责同志,成都市政府残工委、成华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各医疗机构和企业单位代表、媒体朋友、志愿者和成华区的居民代表参加本次活动。活动共设四个区:宣传区重点宣传成华区残工委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能职责抓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情况及儿童生长发育知识、儿童康复知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开展了线上残疾预防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开展网络直播,高公众参与热情,扩大残疾预防知识知晓范围。义诊区邀请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416核工业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华区妇幼保健院等针对儿童健康、儿童残疾筛查、残疾儿童康复等项目进行现场咨询和义诊,发放叶酸及计生用品,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体验区邀请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成都顾连康复医院、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商等机构,现场展示儿童、成年人康复器材和残疾人前沿辅助器具,公众可现场体验康复器材、辅助器具材的功能和效果,亲身感受残疾人的困难。将“残疾预防·共享健康”拼图活动、残疾预防知识顺口溜挑战赛等线上活动延伸至线下,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展示区在省、市、县残联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线上展示和线下四个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现场展示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开展残疾预防试点工作5年以来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就近就便选派部分优秀手工及文创残疾人在现场进行手工、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制作,展示活动。
文艺演出节目4个,由四川残疾人艺术团负责。通过舞蹈、歌曲等文艺演出吸引公众注意力,活跃现场氛围。
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相关内容
(来源:省卫生健康委)
近年来,我省不断织密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在省妇幼保健院设立省级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指导各地先后设立市(州)级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18家;设立产前诊断机构17家,产前筛查机构78家;设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分中心)10家,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分中心)17家,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489家。不断加强出生缺陷防治能力建设。实施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自2018年起,采取集中培训、实地进修、线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为全省培训200名出生缺陷防治紧缺人才。目前已培训完成400人,现有2020年200人正在培训进行中。每年举办婚前保健、孕前检查、产前诊断(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多期专项技术培训班。做细做优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深入开展免费婚检、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增补叶酸等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着力加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等出生缺陷二级预防规范管理,持续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能缺陷三级预防覆盖面,推动实现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到所有贫困县。2019年全省婚检率提升至89.19%,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5%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到97.16%,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84.69%,出生缺陷防治相关免费服务项目惠及230.45万名群众,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减少了先天残疾发生。2019年全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降至136.93/万,较2010年降低20.79%。积极争取支持开展重点救助。在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支持下,截至2019年底,累计共对860名患有遗传代谢病或先天性结构畸形的贫困患儿进行救助,救助金额达到832.78万元,有效减轻了贫困患病儿童家庭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