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8月28日,为进一步建立四川和清华省校合作成果对接的窗口,推动清华大学本部、外派院以及清华校友创新成果在四川落地,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清华校友总会、四川省科技厅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人才办、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清华校友总会城乡建设专委会、清华四川校友会、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承办的“菁蓉汇·校企双进”清华大学专场──2020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暨第五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人居环境组全球总决赛在成都科学城新经济产业园举行,带来一场“硬核”清华科技“盛宴”。
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邓涛,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田云辉,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党工会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历章,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王岩共同启动此次活动并致辞。成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对成都创新环境进行了推介。
还有来自省、市政府相关领导、科技系统相关负责人、清华大学及清华校友会代表,清华校友三创大赛评委、总决赛项目代表,创新创业机构、企业等近400人参会。
近年来,省校战略合作已成为四川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四川省省校战略合作“朋友圈”的第一位朋友,清华大学与四川省在人才交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了系统化、定期化、精准化合作模式,持续推动清华大学本部、外派院以及清华校友创新创业成果在四川落地。此次,在兴隆湖畔举行“菁蓉汇·校企双进”清华大学专场──2020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暨第五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人居环境组全球总决赛,将为省校合作再启“新篇章”。
为进一步加快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活动现场,北京尚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湃方科技(天津)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公司、华清八度阳光集团和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举行了项目落地签约。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也签署了合作协议。
据了解,本次和成都天府新区签约的两家企业均在上半年入驻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开办的EXCEL加速营,短短三个月时间已经完成了项目的加速落地
清华系科技成果齐亮相 在蓉寻求创新合作新机遇
在活动现场,清华系的大咖也进行了分享经验,展示成果。
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介绍,2017年-2019年,清华大学完成成果转化313项,涉及知识产权1510项,金额15.5亿元,奖励成果完成人826人次,其中持股达369人次。现场,王燕通过案例,介绍了包括“共性技术+多个行业多家企业普通许可”等在内的五种典型模式,并表示,下一步,清华大学将继续专注技术成果“价值培育”“技术转移”“价值实现”工作,努力实现创新力、转化力、影响力、服务力提升的发展目标。
作为清华校友企业代表,艾勒可科技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清华科技的“硬实力”。据艾勒可科技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徐勇刚介绍,艾勒可科技致力推广应用于家具行业的超低温静电粉末涂装整体解决方案,从源头根治家具行业VOCs污染,打造健康人居环境,“目前公司已有30余项发明专利,并被生态环保部列为重点推广技术,正在全产业链布局,实现进一步突破发展。”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现场发布“能源互联网X计划”。“2020年是科技创新黄金十年的元年。”刘毅表示,随着制度松绑、金融支持、机制创新,科技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回顾历史上技术革命步伐,能源使用是核心技术之一。“新技术突破要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刘毅认为,能源互联网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主战场。面向能源领域重大应用场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他还表示,研究院即将面向全球推出“能源互联网X计划”。
聚焦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物联网 搭建省校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平台
科技成果对接会部分项目展示
为促进清华大学创新成果与四川的市州、企业对接,实现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2020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分别针对能源互联网及智能物联网领域,组织了众多优质科技创新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
作为本次发布的成果之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化学团队常务主任隋邦杰带来的锂电池回收项目收到了多方关注。“我们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将锂电池电芯材料进行萃取,沉淀过滤,通过多个环节将需要的硫酸、双氧水等物质进行回收,因为是个闭环式的研究,所以对外部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这是我们最大的卖点。”隋邦杰介绍说,“依托清华四川互联网能源研究院,项目落地到了成都天府新区,良好的校企地协同创新机制和创新氛围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多项便利,目前,我们已经在新兴产业园内建立了实验室和中试线,发展进度非常迅速。”谈及成都的创新氛围,隋邦杰表示,天府英才计划、蓉漂计划等政策让大量外地人在这里安家。此外,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持,也带来良好的人才优势。“现在我们的团队里有毕业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在蓉高校的员工,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让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除了已经启动建设运营的项目外,本次成果发布现场,来自外省的“清华系”研究院也带来了想要落地的项目。“我们此前一直从事安全文化教育研究,本次带来的城市综合性安全文化教育体验中心项目已经在合肥落地,希望通过‘箐蓉汇·校企双进’活动,全方位的了解成都的科技创新环境,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全文化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朱海伦看来,校企双进活动可以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将成果进行产业化转换,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赵海林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