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在成都颁出 大师寄语:写出无愧时代好作品

2020-09-06 09:22:00   四川日报

9月5日上午,由成都市文联《青年作家》杂志社、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五粮液集团公司主办的“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9位青年作家,走上领奖台,分享文学果实的喜悦。

本届华语青年作家奖设中篇小说奖主奖1名,由班宇《双河》获得;提名奖2名,由孙频《鲛在水中央》、常小琥《长夜行》获得。短篇小说奖主奖1名,由文珍《刺猬,刺猬》获得;提名奖2名,由陈鹏《我和马原在洞庭湖底》、李宏伟《沙鲸》获得。非虚构作品奖主奖1名,由顾湘《赵桥村》获得;提名奖2名,由郭爽《我愿意学习发抖》、彤子《生活在高处──建筑工地上的女人们》获得。主奖各奖5万元,提名奖各奖2万元。

“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于2020年1月19日启动,面向海内外华语作家征稿。通过杂志社、出版社推荐,作者自荐以及提名评委提名的征稿方式,共收到374篇(部)文学作品。8月19日,经过评委会认真审读评选而出的候选作品17篇(部)名单出炉,包括中、短篇小说各6篇(部),非虚构作品5篇(部),最终由评审团评出9部获奖作品。

文学奖项的高质量评选,离不开专业的评审。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的专业评委团,延续一贯强大的阵容。提名评委有《散文选刊》主编葛一敏、《十月》副主编宗永平、《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副主编师力斌、《小说月报》副主编徐福伟、《长江文艺·好小说》副主编喻向午、《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方岩、《新华文摘》文学编辑梁彬、《青年作家》执行主编熊焱、《青年作家》副主编卢一萍担任。终评委则由《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小说选刊》主编徐坤,《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明,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担任。评委会主任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阿来担任。

文坛大师寄语

李敬泽:华语青年作家奖开启了春天

未能在春天颁出的奖,在初秋颁出。对我来说,到此刻,到这件事(华语青年作家奖),2020年盛大的美好的春天,才真正开始。在2020年我们所面对的重大考验和奋斗,其实也正是为了我们生命里最值得珍惜的,美好的事物和价值。这些事物和价值包括着文学,包括着成都,包括着华语青年作家奖。

这个奖一直在成长,经过五年的洗礼,它越来越有自己的格调、自己的态度。这个奖已经办到第五届,我相信后面还会有第六届、第七届,第N届。通过这么多届的举办,我相信,它将能有力印证、铭刻中国文学。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正经历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变化的时代,它将会铭刻中国文学的足迹。它将铭刻着,我们是如何回应这个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作家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使命。

生活在2020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体会到,我们不只生活在现在,我们同时还生活在未来。我们面对的是规模巨大的历史运动。在这个历史运动现场中,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勇敢地为我们创作着未来。作家们在这场历史运动中会认识自己、认识时代、认识生活。毫无疑问,青年作家一定是对种种崭新的当下时代经验,最有可能作出敏锐、准确表达的群体。在这个意义上,华语青年作家奖,所奖掖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阿来:期待奖项如成都一般

无论是文学,还是别的方面,很多事情都只有美丽的开始,但这个奖已经五年了。很多事情的成就,需要时间的积累。我和敬泽有过讨论,觉得这个奖有了风格和质量,有了自己关于生命、关于文学的一些基本倾向。而我希望这个倾向更强烈、更成熟,给年轻人树立旗帜鲜明的文学主张。

这个奖,跟它所在的当下环境是互相呼应的。成都这几年来,经济各方面发展迅速,同时,它需要这样一个奖项,这样一个文化标志,这个奖和成都又年轻又古老的文化形象非常吻合。

久久为功。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我希望这样的精神能转化到这个奖项上,继续坚持、发展。第一年的时候,我有点怀疑,但我现在一点都不怀疑。我在期待它的10周年、20周年乃至到最后像成都一样,至少在华语世界当中,有越来越大的影响。(记者 肖姗姗)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