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四川发布聚焦全省教育精准扶贫,围绕决胜全面小康,通过九位不同类型的老师,为您讲述四川教育路上的奋斗故事、脱贫故事。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距离9月30日凉山7县“摘帽大考”的最后期限还有不到一个月,王秀青正和同事们走村入户十查二十八核准备迎接最后的检查。
今年是王秀青来到凉山州昭觉县树坪乡挂职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的第三年,在她的“朋友圈”动态里,除了扶贫一线的记录和感受,提到最多的就是因为工作繁忙对于女儿的愧疚。
三年里她平均两到三周才能回家一次,几乎错过了每一个陪伴女儿成长的重要日子。本以为此刻的她已是“归心似箭”,她告诉记者:“脱贫攻坚任务结束后,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留下来继续乡村振兴。”
80后姑娘的支教初心 从山东到四川凉山
或许很多人都能从王秀青的口音听出她来自山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80后的姑娘为何会来到凉山。“其实当初很多人都觉得不理解,明明可以去到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而我却选择来到四川凉山这个偏远的山区。”王秀青说道。
2009年7月,王秀青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当时的她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凉山州农业学校正在招数学老师,“其实当初是抱着支教的心态。”王秀青坦然道:“读书是改变孩子们命运的唯一方式,我想要通过我的力量改变这里的贫穷。”
在几年的相处之下,她不仅与学校里的师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被这儿百姓的质朴和友善深深打动。
扎根凉山的王秀青婚姻幸福和美、丈夫善解人意,还诞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日子平淡而又幸福。
带着8年前相同理想 从教师到扶贫干部
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一台旧电脑、一张单人床、一个烤火炉,这是两年多来王秀青驻扎树坪乡的全部家当,这间不到十平米小屋既是办公室也是她的日常居所。
王秀青却说:“能有这样一个条件我已经很满足了。”
时间轴拨回到2017年的下半年,有一天学校领导找到王秀青谈话,告诉她,凉山州昭觉县树坪乡需要一名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组织想委派她到当地挂职两年。
带着和8年前相同的理想信念,王秀青欣然接受组织安排。“能参加到这场战斗中是我的荣幸。”王秀青毅然决然的说道。
树坪乡距昭觉县城10余公里,距西昌市约100公里,是凉山州“东五县”深度贫困地区内一个贫困乡,交通不便、通讯闭塞,条件十分艰苦。
王秀青所负责的腾地村全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山高坡陡,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330人。
为了尽快熟悉当地情况,王秀青夜以继日地工作。她白天走村入户,掌握基层干部工作技巧;晚上抓紧时间学习脱贫攻坚相关理论和政策,很快适应了当地环境和工作。
“那时候还没通硬化路,入户排查基本全得靠走,从上山再到下山几乎就得花一天时间,回到居所再整理当日资料就已经是晚上十一二点。”王秀青回忆道,有时因任务紧数量大,她时常忙碌到一整天都顾不得吃饭,也因此落下胃病疼的半夜也无法入眠。
还有一次王秀青和帮扶工作队的同事们利用周末前往美姑县考察当地黑山羊养殖,由于天色较暗且地势险峻,她一脚踩空从一个十多米高的山坡上滚了下来,辗转多家医院最终诊断为左锁骨远端骨折。手术后不到20天,她不顾医生劝阻又回到了村子上,打着绷带继续坚守在扶贫一线。
在王秀青看来,只要看到村子路通了,房屋建好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自己这点困难都是能克服的。
发展教育转变观念 从“摘帽”到“致富”
“摘帽”的倒计时,意味着村民们“致富”的进行时。
2019年12月,两年任满的王秀青本可以离开树坪乡回到西昌,而她却主动申请选择继续留任。“如果再新派来一个干部势必对乡上的情况都不熟悉,还有最后一年我想要再坚持一下把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王秀青说道。
如今,村里的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都从原来的高山或二半山地区搬到了位于本村及县里的集中安置点,其余6户则通过整合资金项目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
公路修好了,房子建好了,百姓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发展教育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发展产业找到增收致富门道,才是摆脱贫困的最终途径。
“通过走村入户全面摸清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和入学情况,现在乡上的孩子们都去上了学。而通过教育首先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发生改变,从而再去影响村里的老人。”王秀青介绍道:从去年到今年,乡里还为各村村民们举行了厨师培训,目的就是通过改变了村民们过去单一的饮食习惯,改变大家抱残守缺的老旧观念。
“今年,帮乡单位专门拿出了一部分资金进行兰花烟育种,鼓励大家种植,目的就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对于即将面临的“摘帽大考”,王秀青说:“我很有信心!”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