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进大山里丨西昌市阿七乡年近6旬老教师:世界以痛吻我 我要报之以“爱”

2020-09-10 11:46:00   四川发布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四川发布聚焦全省教育精准扶贫,围绕决胜全面小康,通过九位不同类型的老师,为您讲述四川教育路上的奋斗故事、脱贫故事。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8日晚,结束了采访的杨安顺和记者分享了一张当晚他家母猪产崽的照片,这对于经济困难的一大家子人而言,无疑是一个生活上的巨大补贴与安慰。

杨安顺是西昌市阿七乡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也是整个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不仅要赡养年逾80岁的父母,家中还有上中学的儿子,无业的妻子,患精神分裂的弟弟,以及弟弟家读小学的两个孩子都需要他来照顾。

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8年,每天他很早就要起床去学校,晚上回家后批改作业、辅导作业、照顾弟弟、去猪舍喂猪、然后备第二天的课。周末,他还要下到农田料理农事,去学生家里家访。

面对这些重担他没有自怨自艾,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所有困难。“最近感觉自己年纪大了,还是有一点吃不消了。”杨安顺说道:“那又怎样呢,既然承担了这份责任,无论作为老师、作为人子还是作为兄长这些都是我应该去做的。”

在杨安顺看来,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而一个好老师首先应当是以身作则才能从好的方面对孩子形成影响。

“做老师其实受我初中老师的影响特别大,他就是用爱对待每一个学生。”据杨安顺回忆,冬天的阿七乡特别的寒冷,孩子们几乎都手上长了严重的冻疮。“那时,老师会从家中带药来给每一个孩子擦上。”这个画面在杨安顺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杨安顺从教的30余年里,他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对每一个孩子都平等对待。但他认为“爱”并不是一味溺爱纵容,应该采用“宽严并济”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爱他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的,他也能更好的接受你对他的批评教导。”杨安顺说。

还有4年就将面临退休的杨安顺对未来依然有着一丝丝的忧虑,“吃的都还好,我自己种了三亩水稻,产的稻子够一家人一年的吃食,富余的还能卖一点肥料钱。”杨安顺说道,只是弟弟吃药的费用越来越高,“父母年纪大了,生一次病去到市里的医院,压力确实不小。”

“但只要两个孩子愿意读书,我肯定会把这他们供上大学。”杨安顺坚定的说道。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