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四川开展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2020-09-15 11:04:53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从省政府网获悉,日前,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开展四川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据悉,本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2020年为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建立各级普查工作机制,编制普查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宣传和培训,组织开展普查试点工作。2021—2022年为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完成全省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上报普查成果。

为什么普查?

根据《通知》,本次普查的目的是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开展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获取主要灾害致灾信息、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省级分数据库。开展主要灾害风险评估和综合风险评估,编制省、市、县三级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修订主要灾种区划,编制省、市、县三级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客观认识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形成自然灾害防治建议,为全省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切实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普查范围有哪些?

普查对象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普查地域覆盖各市(州)、县(市、区)。普查涉及自然灾害类型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

普查内容是什么?

据了解,本次普查的内容主要包含六点:一是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二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三是年度历史灾害、历史一般灾害、重大灾害事件调查与评估。四是政府综合减灾资源(能力)、企业和社会应急力量参与资源(能力)、基层综合减灾资源(能力)、家庭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五是次生危化事故、次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次生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次生核与辐射安全事故等次生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调查与评估。六是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四川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

罗 文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副组长:

尧斯丹 副省长

曹立军 副省长

成 员:

陈书平 省政府副秘书长

李君臣 省政府副秘书长

段毅君 应急厅厅长

邓长金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少敏 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朱华勇 财政厅副厅长

谢安军 自然资源厅机关党委书记

董晓辉 生态环境厅核安全总工程师

程 刚 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王 波 交通运输厅安全总监

谭小平 水利厅副厅长

肖小余 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毛德忠 应急厅副厅长

曾俊林 省统计局总经济师

王 平 省林草局副局长

江小林 省地震局副局长

陈忠明 省气象局副局长

刘 宇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

迟 鹏 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应急厅厅长段毅君兼任。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