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0年9月14日至18日,是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是“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16日,四川省推普周活动在阿坝州马尔康市启动。记者在启动仪式上获悉,四川省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31%,走在西部省份前列。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合作交流的日益扩大,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人们交往、交流、交融的工具,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多,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马尔康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以提升教师、学生、学前幼儿、基层干部和青壮年农牧民语言文字水平为重点,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扎实开展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农牧民普通话培训等。
记者在马尔康市第四小学看到,校园各处都张贴着“请讲普通话”的标语,从幼儿园到小学各年级,老师们不仅采用全普通话教学,学生们在学校里也均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很多小朋友刚入学时会把‘我要吃饭’说成‘我吃饭要’类似语句倒桩的情况,学前阶段普通话处于一种比较糟糕的状态。”据马尔康市第四小学语文老师易西初介绍,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孩子们不仅能够说出流利的普通话,还能回家影响家长,使普通话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
此外,普通话正逐步由城市走进乡镇、走进农牧民家庭,更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泽郎初是马尔康市农牧民的代表,现在是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从一句普通话不会说到如今一口非常流利的普通话,她说,几年前去到成都打工的经历让她意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我当时去到了一家餐厅做服务员,一开始由于不会说普通话,交流成为巨大障碍,工作效率也十分的低。后来我努力的学习普通话,不仅能够无障碍与顾客沟通交流,老板也看到了我的潜力擢升为餐厅经理。”
据悉,我省将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华经典诵读等重点工程,继续加强各行业、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着力抓好一村一幼、学前学普、普通话+职业教育(培训)、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等重点项目,实现民族地区学前幼儿学普、青壮年农牧民推普、贫困群众通普、各方援助力量参与推普脱贫等“四个全面覆盖”,整体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水平。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