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日获悉,第八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正式发布,四川音乐人原创的《长子》、《大凉山上卡沙沙》等12首歌曲成功入选。2014年起,“中国梦”主题歌曲创作推广组委会遴选出了《光荣与梦想》《时间都去哪儿了》等“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在神州大地广为传唱。
四川两首彝家歌曲入选
记者了解到,第八批入选的12首歌曲中,有抗疫歌曲《坚信爱会赢》《武汉伢》,令人动容,催人奋进;有时代特色浓郁的《人民是天》《锦绣小康》,歌颂中国人民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有寄意乡愁的《听到花儿就想家》、《年画》;缅怀民族英雄的《风中的诉说》,唱响深情思念;还有民族风情扑面而来的《石榴红了》、《此生最爱是梨园》;《你笑起来真好看》小朋友朗朗上口……
四川获选的歌曲《长子》,作品以长子立意,以朴实的音乐语言,描述彝族青年追梦圆梦的内生动力和人性之美,表达了中国“长子”家风传统价值观。歌曲《大凉山上卡沙沙》,作品倾诉彝家儿女对党和政府牵挂大凉山的感恩感激,歌曲曲风优美,民族特色鲜明。省音协主席林戈尔说:“《长子》、《大凉山上卡沙沙》的成功入选,彰显了我省歌曲创作者紧扣时代脉搏,讴歌伟大新时代的创作激情;同时,对我省歌曲创作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武汉伢》上了热搜朋友圈刷屏
“可爱的武汉伢/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她”,疫情发生后,这首武汉音乐人创作的歌曲《武汉伢》,用深情的旋律将武汉的每一个角落,通过武汉人的视角一一描述。歌词中,有热干面,扬名中外的黄鹤楼;有满载归程的大桥,童年的记忆,都是这些武汉音乐人们从小到大,无论走到哪里都惦记的根。“单曲循环,每次听,眼睛都是湿润的。”网友纷纷发声力捧。
词曲作者谭旋表示,《武汉伢》是发自内心要写的一首歌。他和另外一位词作者段思思都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疫情发生时,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新西兰,不过他们的心都在武汉。这首歌创作于1月23日,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的那一天。创作完成后,邀请了武汉的声乐老师、音乐人,袁姗姗、吴倩等演员朋友等来演唱。从词曲创作到演奏、编曲、录音、混音,参与的全部都是武汉人或曾在武汉生活的人。大家一呼百应,通过互联网,完成了后期的工作。很自然地,他们把歌命名为《武汉伢》。“伢”在武汉话里一般指小孩子,也可以指年轻人。“选用‘伢’这个字,就是想表达我们与武汉陪伴成长的关系。整首歌有一个时间跨度在里面,是一群武汉人对于家乡情感的寄托。”谭旋说。
《武汉伢》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益歌曲。“我们在创作时,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以自己的情感作为基础。用熟悉的语气,说出我们想对家乡说的心里话。就像一个游子,面对母亲重新唱起儿时童谣的感觉。”谭旋说,“我们认为,不回避痛苦,不刻意煽情,用一百分的真诚,才能创作出让大家产生共鸣的作品。”
这首歌的传唱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开始只是在武汉当地的广播电台播放。“大概是歌曲上线以后两天,有网友自发把歌曲做成MV发布在微博平台上,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当天歌曲就上了微博热搜,在朋友圈也开始刷屏。让谭旋感到意外的是,这首歌打动的不仅是武汉人,还有很多海内外朋友。有个泰国网友制作的泰文字幕版的MV,有国外网友把这首歌翻译成英文歌词重新演唱,一群小朋友把这首歌改编成阿卡贝拉版,还有网友创作《武汉伢》手语舞……“一首歌可以是一个通道,与其他人的情绪产生连接。让那么多隔山隔海对望的人感受到彼此的爱与支持,这很重要。”谭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