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18日下午,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川辞书出版社、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承办的《草堂文脉 浣花话杜: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新书首发座谈会在成都杜甫草堂举行,此次活动也是2020天府书展的系列活动之一。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李明泉,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四川大学教授张志烈,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重庆国学院院长刘明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四川辞书出版社总编辑王祝英等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杜甫草堂博物馆副馆长方伟主持。
四川辞书出版社总编辑王祝英介绍,“《草堂文脉 浣花话杜: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从口述史的独特视角,全方面、多角度,深入、细致地展现了七十余年间草堂的发展历程,其中的历史细节真实、感人,图片资料生动而珍贵,体现出了历代草堂人对诗圣的崇敬,对草堂的热爱和切实为大众服务的努力,作为出版单位,辞书社非常荣幸出版这部有独特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作品。”
刘洪馆长在回顾本书的编写初衷及编写历程时说:“本书的出版意义重大,记录为草堂做出贡献的草堂人的故事,为书写‘草堂史’奠定了基础。”他特别提到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各级领导、草堂前辈及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得到项目专家组专家的悉心指导,尤其是“草堂人”的鼎力相助,刘洪馆长对此一一表示谢意。
李明泉副主席说:“以口述史的方式记录草堂历史是有实际意义的,我们用口述史的形式来传承诗歌和文化,本书是诗歌史和草堂史的结合。文明火种的传承需要一批人,全身心去保护它,也就是在座的‘草堂人’,你们是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弘扬者、宣传者,用行为和汗水书写历史。”
谭继和教授说:“这本书是集体智慧,集体劳动成果。首先要表扬‘草堂团队’,他们以诗圣为信仰,刻苦努力,这部作品有温度有情怀;其次口述史作为最基础的史料,要为草堂志、草堂博物馆史做铺垫。我们的整理工作从不成熟到成熟,做了抢救史料的工作,这个口述史意义重大。”
刘明华教授提到:“口述史作为史学研究方法之一,与正史不同,它可以与读者面对面,使读者感到更加亲近,引起共鸣。草堂有前瞻性眼光,以草堂亲历者的视角,把几代人的心血都记录了下来。”
据了解,浣花草堂从杜甫时期的“诛茅初一亩”发展到今天的800亩,历经千年的杜甫草堂既是生态、文态建设的发展史,又是历代成都人关于杜甫衣食住行和笔底波澜“全方位具象文化生活”的发展史。2017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启动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口述史”项目,由谭继和、张志烈、周维扬、丁浩等成立专家组,经历1000余个日日夜夜,《草堂文脉 浣花话杜: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终于面世。作为草堂建设和诗圣文化领域的第一本口述史,真实地记录和完整地保存了成都学者、文人和草堂建设者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深刻感悟、深入思考和热切期盼,是将口述历史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传统诗圣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