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16日,乐山市夹江县世遗广场,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夹江首届文房四宝博览会正式启动。盛会开启,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纷纷云集,千年纸乡再次被聚焦,“中国书画纸之乡”焕发出新的光彩。
博览会上,一份“成绩单”格外亮眼:夹江现有各类企业及加工作坊1000多家,行业从业人员3万人,夹江书画纸行业年直接产值约20亿元,纸产业加工销售及文旅产业综合产值约40亿元,产品销往国内外。
“书画纸产业,已成为夹江的生计产业、富民产业。”夹江县委书记龚德勤自豪地说,夹江正朝着新的目标迈进:建成100亿纸文化装备产业。
“一张纸”何以卖到40亿元?打造“百亿纸产业”,夹江底气何在?
书画纸传承千年
张大千曾两度寻纸夹江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坐落于青衣江畔的夹江县,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孕育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中国书画纸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西部瓷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五张名片”。
千年文化积淀下,夹江书画纸浓墨重彩。据史料记载,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其“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二纸经康熙亲自试笔后,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夹江纸一时名声大噪。
抗战时期,国画大家张大千先后两次来到夹江,与造纸槽户石子清共同研制出著名的“蜀笺”“莲花笺”等专用书画纸。“大千纸坊”“大千书画纸”,也因而得名。
据石子清的曾孙、大千纸坊第四代传承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石利平介绍,张大千还带着夹江纸,远赴甘肃敦煌,率领他的画友、学生、子侄,对敦煌的古代壁画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大规模临摹工作,共临摹了南北朝、唐、五代绘画作品276件。
甚为难能可贵的是,历经千年,夹江纸至今仍完整地保留了“蔡侯”造纸技术。从原料采集,到辅料备制,再到抄捞成纸,15个环节、72道工序皆按明代《天工开物》所载,用料讲究,生产工艺复杂。这一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曾多次远赴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展示,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夹江县成功申报为“中国书画纸之乡”;2013年,夹江县成功申报为“全国中小学生书画用纸产业基地”;2016年,“夹江书画纸”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纸产业发展强劲
书画纸份量占全国60%
“如今的夹江纸乡已成全国书画艺术家之圣地,为他们提供了大量高品质的创作用纸。夹江也成为全国中小学生习字学画用纸的基地。”四川美院书法和国画学院院长黄越对夹江纸赞赏连连。
当天的博览会上,夹江优质传统手工书画纸、中小学生书画用纸等琳琅满目;全国众多书画艺术家集中创作,千余名学生、教师及书法爱好者一同挥毫,在传承千年的夹江纸上书写文化自信。
书法因纸而锦上添花,艺术因纸而千姿百态。夹江以纸为媒,广交天下客,不仅展示了千年纸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成为纸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围绕“一张纸”巧做文章,夹江培育形成纸制品企业4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电商300余家。夹江手工书画纸和机制书画纸年产量达3万吨,占全国的60%;生产的中小学生书画用纸,可供全国55%的中小学生使用。
不独书画纸,夹江纸还向生活用纸、包装装潢用纸等方面延伸。其中,生活用纸年产量6万吨,年产值4亿元;包装装潢用纸年产量10万吨,产值8亿元。搭乘电商快车,夹江纸电商年营业额达5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出口韩国、新加坡、日本、意大利等国。
研学游持续升温
打造巴蜀文化走廊研学旅游重点县
近年来,乐山市提出“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夹江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一条“文化 旅游 产业”的特色发展路径。依托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夹江年画两项国家级非遗,夹江积极打造“千佛岩—手工造纸博物馆—大千纸坊”特色文化旅游环线和马村石堰村、金华村传统手工造纸特色自然体验村,深度推进文旅融合。
今年国庆假期,阴雨绵绵的天气没能挡不住游客们的研学热情。在夹江千佛岩禅意小镇,一大早就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手工造纸沉浸式体验区被一群中小学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在马村镇状元纸坊,传统的造纸技艺令游客热情高涨,大家聚精会神,生怕错过神奇的造纸魔术,不时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而与此同时,夹江“一张纸”的研学之旅仍在持续。10月15日,国家级非遗竹纸制作技艺研学基地──夹江大千纸故里正式开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带来了又一优秀文化研学产品。
借助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东风,身为县委书记龚德勤也有着新的思考:建成巴蜀文化走廊上的研学旅游重点县。“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龚德勤信心满满地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举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