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初村村史馆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脱贫攻坚看阿坝活动中,记者来到了马尔康市毛木初村。在村史馆里,村支书马永莲对记者自豪地说“退休后我有空也要到村史馆给游客讲解讲解,让他们了解我们村60年来从无到有,从偏僻山村到乡村振兴的故事”。村史馆不仅记录了毛木初村6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描绘了乡村振兴的蓝图。
记者了解到毛木初村位于马尔康市梭磨乡南部,距梭磨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马尔康市28公里,平均海拔2860米。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共64户153人,党员16名,贫困户6户8人。毛木初村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有高山草甸、海子、原始森林、奇石,有虫草、贝母、羌活等名贵中药材,有松茸、猴头菌、水芹菜、卢而九等等数十种野菜野菌。四季风光皆不同,有“梭磨大峡谷,必看毛木初”的美誉。
毛木初地处于汶马高速与正在开工建设的久马高速的马尔康门户地段,也属于“梭磨河森林公园”的核心腹地,区位优势显著。毛木初村编制有村志,建设有村史馆,是马尔康市唯一一个编制有村志,建设有村史馆的行政村。2020年3月,毛木初村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
村史馆:记录毛木初村60年巨变
60年前,在国家垦荒和支援三线建设的政策号召下,一批一批蜂农、伐木工来到位于梭磨河谷中的毛木初村,和当地的藏族、羌族村民一起建设新家园。60年后,勤劳的村民把毛木初村从解放初期的“昔汉地二十七县人共赴母海终难保一日三餐”发展成“藏羌汉成一家人,民族团结促和谐”的富裕村。
毛木初村产业布局图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毛木初村确定了“做大畜牧养殖,做优阿坝中蜂,做精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发展思路。村两委带领村民全面优化、大力发展养殖牛、羊、猪、鸡为主的传统畜牧,全年存栏牲畜约3400头。坚持“一村一品”,积极打造毛木初村阿坝中蜂品牌,成立中蜂养殖社,目前22户村民养殖阿坝中蜂270余箱,平均年产蜂蜜8000斤。如今,全村有阿坝中蜂养殖大户7户,高山大畜养殖大户9户,蔬菜种植及林下采摘大户2户,乡村旅游接待大户5户。2019年毛木初人民人均纯收入为21088元。
物质生活富裕起来后,毛木初村两委开始重视精神文明建设。2019年,在马尔康市史志办的大力支持下,毛木初村投入20多万元启动了毛木初村村史馆的建设。村史馆建成后,村民们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看着60年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充满着自豪。马永莲说,“我们家是1973年才搬到毛木初村来的,对于村里的历史,很多还不清楚。村史馆建成后我经常来给游客做讲解,慢慢的对村里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
毛木初村委会主任郑吉发介绍,村史馆建立后,不少到村里的游客都要来看看,“有浙江的,还有北京的”。阿坝州委党校也将村史馆作为教学点之一,不少党员干部都来参观学习。郑吉勇表示,“越来越多的人来看村史馆,对于毛木初村发展的乡村旅游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批民宿和酒店: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毛木初村全景
位于梭磨河谷的毛木初村,环境优美,不少马尔康市民周末都要到村里游玩。马永莲等一批村民从中看到了机会,于是利用家里养的牦牛肉、土鸡和野生菌开起了农家乐。随着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村民李正华开起了村里的第一家民宿。由于服务态度好,价格公道,李正华家的民宿在网上小有名气,不少去四姑娘山、米亚罗的游客都要在她家住一晚。
在外做建筑设备租赁的毛木初村民李叔权投入资金300万元,回乡修建毛木初乡村度假酒店。2020年5月,酒店正式开业,解决长期性就业岗位8个,临时性岗位20个,给2户贫困户解决了就业岗位。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毛木初村深入开展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系统有效的污水管网建成,彻底解决了污水乱排的问题,为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水平及设施打下坚实基础。从农家乐到民宿、乡村旅游酒店,毛木初村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民和村两委增强了做精乡村旅游的信心。秉承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兴农理念,目前有4家特色生态农家乐。目前,毛木初村已形成了户户有产业,户户有固定收取渠道的产业体系。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毛木初村各户正转变传统增收产业,积极向乡村旅游发展,未来乡村旅游接待产业将达到60%。
阿坝中锋代表着勤劳、团结、自律、奉献、求实的五种“蜜蜂精神”,这也是毛木初村的精神支柱,毛木初村的巨变正是一批又一批的村民如阿坝中锋一般,无怨无悔地投入到家乡的乡村振兴中来。
除了乡村酒店,李叔权在2020年初将附近几家农户的土地租用,搞了大棚水果及蔬菜。此外,李叔权还将村上的的滩地租用搞冷水鱼养殖及跑山鸡养殖。
2013年,毛木初村被州委州政府评为“文明村”及“民族团结模范集体”,2018年,被四川省委政法委评为“六无”平安村,2019年,再次被州委州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村”。
勤劳的毛木初村村民们正加速带着毛木初村朝着马尔康市富裕村、魅力村、文明村、和谐村砥砺奋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赵海林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