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从“十三五”以来,简阳市残联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政策,落实农业惠民精准扶贫政策措施,促进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生产增收,实现精准脱贫。
据了解,截止2020年,简阳市现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0354户,59201人,其中残疾人有5663人,简阳市残联以精准扶贫统揽工作全局,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制定了相关政策,扶持帮助有劳动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通过产业扶持实现精准脱贫;探索帮助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重度贫困残疾人通过分享产业扶持项目收益增加收益。“十三五”以来,简阳市残联组织5350名残疾人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发放190万的资金和物资,涉及49个乡镇。
组织实施社会保障专项扶贫涉残项目
简阳市残联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社会保障专项扶贫涉残项目,“十三五”以来,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累计发放7029人次,发放资金622.67万元,确保贫困残疾人人均收入稳定达到当年国定贫困线标准。
协助帮扶单位做好对口帮扶
协助成都市残联对简阳市雷家镇青杠湾村对口帮扶工作。配合双流区残联对口帮扶原金马镇和培训简阳市贫困残疾人蜀绣2期。配合温江区残联对口帮扶禾丰镇文化扶贫项目。配合武侯区残联对口帮扶原新星乡产业扶贫项目,投入资金4万元,修建蔬菜大棚2亩。
加强培训力度
依托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用工企业建立的劳务培训基地及各类农业生产实用技能培训项目等,开展多样化、多层次技能培训,动员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接受生产技能培训,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掌握1-2项生产增收技能。为使残疾人真正学习并掌握生产知识和技能,简阳市残联共组织49场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2018年的师资队伍由经验丰富的农技和畜牧从业人员、学校专业讲师、专业研究人员组成,特别邀请到了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龚荣高授课,提高了残疾人的藤椒种植技术和水果种植技术,让当地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在脱贫的路上更进了一步。
确定扶持项目
在扶持项目实施之前,简阳市残联要求乡镇残联摸清残疾人贫困户生产经营情况,以家庭为单位,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状况等,以种养业、加工业为主要内容,为有劳动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贫困户科学谋划、重点扶持,确保其有稳定持续的生产增收项目。当地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对接结对,优先吸纳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就业增收。
大力开展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残疾人家庭以订单帮扶的方式共同发展特色产业。石钟镇川丰农林有限公司就公司坚持不断探索与农民利益连接方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力求在发展中实现“双赢”。另外,公司通过专业合作社和订单合同的形式,流转土地1000亩,年销售各种苗木500万株,销售额达800万以上。截止到目前,公司共带动100余名残疾人,实现残疾人自身的造血功能,残疾人年均增收8000元。
加强产业助残扶贫支撑保障和服务
简阳市农技研发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与残疾人贫困户建立一对一的技术支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机制,积极为贫困残疾人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简阳市农林局技术人员每月到对口乡镇进行2-5次的技术指导,关键农时季节进行技术培训。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开展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直补)项目,支持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加工业等项目,并为符合条件的2698名残疾人发放补贴231.98万元。
就残疾人而言,由于自身条件原因,可供选择的工作岗位受到一定限制。简阳市残联与全国知名的电商平台“唯品会”对接,开展就业招聘会,有50名残疾人被录用。
对有条件有意愿想从事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贫困残疾人,开展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电商就业、创业的“手把手”结对培训和现场学习指导。重点帮助残疾人掌握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服、运营推广、图片处理等基础知识培训。残疾人袁波通过网上开店实现年销售营业额30余万元,并通过自身带动3名残疾贫困户增收致富。
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
简阳市积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为贫困重度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通过改造坡道和增加扶手等措施,提升残疾人生活便利、提高生活水平。“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60万元,改造780户。
开展送温暖扶残助残
“十三五”以来,简阳市残联依托“走基层送温暖”、“温暖万家行”等集中走访慰问活动,重点对贫困残疾人实施走访慰问,累计走访慰问5000余残疾人、投入资金100余万元。通过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手中,提升了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