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坛名家大腕云集成都

2020-11-02 10:03:00   成都日报

11月1日,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杜甫草堂博物馆浣花园林区万竹广场盛大开幕。本届诗歌节是疫情防控新常态下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也是中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来,首次由两座城市联合举办的一届诗歌盛会。在开幕后的5天里,百余位国内著名诗人、诗评家、学者及部分诗歌刊物主编齐聚成都,坐而论道、采风创作、诗歌快闪……感受成都浓厚诗歌文化氛围和天府文化魅力,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助力。

展现天府文化魅力

为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助力

中国诗歌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与承办地省市政府共同举办,是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盛会。通过节会宣传,展示中国诗歌创作和研究成果,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诗歌反映时代、走向群众的新途径新形式,推动诗歌艺术繁荣发展,振奋民族精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届中国诗歌节在秉承前五届弘扬中华诗歌传统、推动诗歌艺术繁荣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办会理念基础上,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决战脱贫攻坚、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新时代最强音融入其中,用学术交流、吟诵表演、创作采风、艺术赏析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让诗歌走向群众,反映时代。成都作为蜀地的重心,历来都与诗歌有着特别的缘分,有很多伟大的诗人在蜀地写出传世佳作,很多伟大的诗人也诞生在蜀地。直到今日,四川的诗歌,尤其是成都的诗歌已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地标。此次诗歌节将多层次诠释成都独具一格的生活美学,充分展现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坐而论道

诗歌名家大腕成都展开观点碰撞

作为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的重要亮点,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论坛将于今日在成都举行。届时,100位国内著名诗人、诗评家、学者及部分诗歌刊物主编将就世界格局与本土写作的美学转化、抗疫诗歌的时代担当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巴蜀文化、传统资源与新时代创造等主题举办诗歌论坛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和探讨,展开观点碰撞。

据了解,诗人吕进将就《巴蜀,中国新诗的圣地》为题,与大家分享巴蜀的诗歌文化。他认为,四川有深厚的文脉,这里是李白的故乡,也是杜甫草堂的所在地。蜀人陈子昂、苏东坡、杨慎都是大家。在现代,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马识途等“蜀中五老”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新时期以来,四川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就有三位:周克勤、王火、阿来。李白以降,四川从来是诗的故乡。再回头看重庆,这里也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承,尤其是三峡地区。三峡是诗之峡,是一片诗的沃土,而奉节则素有“诗城”之称。诗人杨克将以《打通传统巴蜀和川渝新时代的时空》为题,进行观点分享。他认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大量写巴山蜀水的作品,更为今天的写作提供了借鉴和创造新的可能的强力支撑。

采风创作

感受成都诗歌氛围

“自古诗人例到蜀”,历代文人墨客都沿着蜀道进入四川,在这里留下了文学作品。随着时代变迁,诗歌传统没有被中断,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成都是中国新诗的重要发祥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整个现代诗歌运动过程中,成都是一个重镇。11月3日,诗坛名家大腕们将走进成都这个诗歌的国度,感受这里的诗歌氛围。他们将来到“战旗村”、七里诗乡城市绿道、成都市规划馆、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成都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采风创作,体验成都生活美学,感受高新产业、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区魅力,创作一批讴歌乡村振兴、全面小康、新时代共创中国梦的主题诗歌。

七里诗乡传承千年“诗”的基因,秉承以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理念,形成移步换景、相融共生的乡村田园景致。值得期待的是,届时,在七里诗乡青城湾,诗坛名家们将在山水田园之间举办“诗与远方”诗歌朗诵音乐会。著名诗人、朗诵艺术家与当地农民诗人一起吟诵经典诗句,在柳街薅秧歌表演和民族管弦乐悠扬乐曲声中感受诗歌之美。

诗歌进社区、校园

诗歌快闪在身边

从诗文的角度去看成都,你会发现游走在哪里,都能和古人有灵犀相通之感。晴空万里时,抬头就能看到西边的雪山,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下就从唐代冲到你的面前;“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假如是路过驷马桥,会记得唐人岑参写过“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他似乎听到了司马相如“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的回音……关于成都的诗词歌赋实在太多了,锦江、青羊宫、浣花溪、望江楼、武侯祠……几乎成都的每个角落都有诗文流淌。11月3—7日,诗歌节还将在枣子巷、草堂小学、石笋街小学、华侨城方庭等地举办经典诗歌吟诵、诗歌沙龙、诗歌快闪等群众性诗歌文化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诵诗、爱诗、乐诗”的良好氛围,推动诗歌进校园、进社区、进绿道、进景区、进书店。

据悉,诗歌节期间还将举行“诗意汇蓉城”名家诗歌大讲堂、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特刊出版、发布“诗歌之旅”精品旅游线路等配套活动,值得期待。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