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十三五”最后一场秋冬季战役 成都这样攻坚!

2020-11-09 17:41:00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今年是“十三五”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在经历了复工复产“热潮”、极端高温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重重考验后,成都大气环境保持稳定。记者今日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合力攻坚,截至11月2日,成都市优良天数235天,是2017年全年优良天数,PM2.5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与基准年2015年相比,优良天增加35天,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1.2个百分点,PM2.5下降33.9%。

为抢夺优良天,成都用了哪些招数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精准治气

01

“义诊”帮扶

招募260余名义诊志愿者对4600余家小微企业进行“义诊”帮扶,制定8个行业企业整改提升技术指南。

02

绿色发展

开展制药、包装印刷、家具、人造板制造4个行业4000余家企业绿色化发展绩效考核,打造11家绿色标杆工地,建成4家绿色(共享)钣喷中心,597家企业投入使用水性漆。

03

告企业书

全覆盖发放《致全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负责人的一封信》,分类制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汽修、加油站4个行业臭氧污染防控行动告知书。

04

差异化管控

指导重点行业企业编制“一厂一策”方案,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期间差异化管理。

科学治气

01

信息化监管

数智环境系统、智慧工地、扬尘在线等信息化手段在线监管。

02

科技支撑

VOCs走航、激光雷达扫描、手持VOCs监测设备、红外线监测。

03

预测预警

常态化开展空气质量联合会商,加强预测预报,提前发布预警管控信息,指导相关企业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依法治气

启动《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

推动出台《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修订《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0年修订)》

目前,距离“十三五”收官还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也迎来了“十三五”期间最后一场秋冬季战役。成都将会如何攻坚?

01

强化工业源治理

严格工业企业分级分类管控,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绿色化发展绩效考核,推进小微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整改提升,完善细化重污染天气“一厂一策”。加快推动工业锅炉、炉窑升级改造,深入推进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02

强化移动源治理

强化新车国六排放标准准入监管,严格区域分级管控,划设机动车严管区,对非重点区域内运渣车设置绕行路线,加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联合执法检查频次,对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加装OBD诊断仪。

03

强化扬尘治理

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绿色标杆工地执行豁免政策,大力推进各级重点工地对标改造提升,强化施工扬尘监管执法,提高重点区域内核心道路环卫清扫保洁精细化作业等级。

04

强化面源治理

严格落叶垃圾、秸秆焚烧监管,开展烟花爆竹、祭祀活动、腊肉熏制等专项检查,强化重点区域内餐饮油烟全面检查,加快打造绿色汽车维修企业和集中钣喷中心。

05

强化预警应急措施

加强重污染天气会商、预测、预判、应急响应措施及后评估,加强成都平原经济区重污染天气协同应对。(记者 缪梦羽 供图 市生态环境局)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