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6年时间,野生大熊猫从200多只增加到528只,这既是野生大熊猫安全生存的新记录,也是四川邛崃山系十县(市)一区“关注森林防火、保护绿色家园”,护林联防的新记录。36年来,护林联防,让十县(市)一区无较大以上森林草原火灾,为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11月13日,四川邛崃山系十县(市)一区第三十六届护林联防宣教暨技术培训会在四川崇州召开。
崇州,离大都市最近的大熊猫栖息地
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崇州面积达283平方公里。崇州区域包含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鸡冠山──九龙沟风景名胜区和部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是邛崃山脉大熊猫种群交流的最关键通道和核心连接纽带,被誉为“大熊猫的爱情走廊”。
目前,区域内有野生大熊猫近30只。“崇州是离大都市最近的大熊猫栖息地。”崇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科科长陈琪告诉记者,近年来,崇州市不断加大大熊猫生存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巡护、管控、执法和生态修复,为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
崇州是“西控”核心区域。今年,崇州市面对森林公安整合、自然保护地整合、森林防火机构职能调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新情况,在责任制落实、森林防火宣传、林区火源管理和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市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
11个县(市、区) 联防15050平方公里
邛崃山系包含阿坝州、成都市、雅安市等地局部区域,横跨11个县(市、区),是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集中分布区。1985年,借助“抢救大熊猫”行动,在原四川省林业厅的协调下,山系内各市州、县(市、区)建立联防机制。联防区域主要为邛崃山系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集中分布地,总面积15050平方公里。
该区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区域,也是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密集地区,具有生物多样性,动植物资源丰富。
联防区域生态良好,大熊猫逐年增加
联防36年,联防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大熊猫逐年增加。据统计,目前,邛崃山系区域内共有大熊猫528只。“从最初的200多只到现在的500余只,肯定离不开各单位的努力。” 四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防火办副主任陈俊说,近年来,通过严格木材采伐、林草地征占用等管理,严厉打击违法使用林(草)行为,加强公益林、天然商品林保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确保林地林木实现“双增长”;通过开展“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绿盾行动”等活动,增强全民爱护野生动物意识;通过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宣传教育、专项巡查、救护救助等举措,有效保护了区域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大家对野生大熊猫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人为干扰逐步减少,大熊猫生存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我们将通过联防,不断促进联防区域协同合作,进一步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生活空间,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维护林区和谐稳定,为国宝大熊猫共建良好、安全的栖息环境,构建邛崃山系生态资源保护新格局,推动整个邛崃山系及其周边经济的生态发展。”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段兆刚告诉记者。(唐海龙 供图:崇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