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在 共情 共生: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展览四川大学开展

2020-11-27 21:0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年来,美育工作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发展双城经济圈这一战略背景下,为体现成渝高校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担当精神,促进社会美育建设,促进成渝双城文化的互动与发展,11月27日,由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共在 共情 共生: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展览暨研讨会开幕式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美术馆举行。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四川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共同打造,展览时间为11月27日至12月20日。展览整体以社区美育为主体,分为营造的风景,古今的邂逅,网联的世间,流衍的原乡,弥散的地方等5个展览单元。

据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介绍,美育是新时代大学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新文科建设和艺术教育核心组成部分。褚良银表示,本次展览力求在践行为民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艺术实践,探索社区稳定的经营方式,展现创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历史记忆,总结参与两地艺术家的社区培育经验。“我们希望本次展览以艺术的语汇去创造新的生活氛围,构建可供美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我确信这次展览必将促进面向社会的美誉体系的探索,彰显两校以美育服务社会,以美育推动城市创新经济圈文化互动情怀。”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社区美育的机制建构,社区美育的美学向度,社区美育的社会语境及社区美育的历史与现状等四个主题进行阐述与交流。

“社区作为地元共同体,是美育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华民族有些传统文化的集成,是社会文化事业实施的支点,更是社区美育的起点。社区美育的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据重庆市美术家协作秘书长魏东介绍。他看来,社区美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设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思想,加强统筹,合力协同,把艺术创作、研究与发挥美育职能结合起来,引领美育方向,提升社会美育水平。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宗贤阐述了中国现代艺术从50年代开始以来,中国艺术的空间转向的百年。他认为,现代艺术与现代美育运动是两条运动,但是实际上两者互为关联,共生、共成,与中国传统艺术相比而言,它有一个重要的转向,这个转向是一种空间转向。中国艺术现代性的转向以及艺术空间性的转向。黄宗贤表示,美好中国首先要有美好的家园,美好家园重在美好空间的再造,美好空间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重构,只有美好的乡村、公共空间才有美好的中国。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