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都”遭特大暴雨 财政人徒步15小时逆行回乡支援:“这是我的责任!”

2020-12-03 11:1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0年8月中旬,连续几场特大暴雨袭击了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让这个本以崭新面貌重建的美丽乡村再次遭遇了巨大摧残。片口乡乡长刘金强感叹:“这次的损失比512地震造成的还要大”。

△片口乡被淹车站及派出所

“小成都”遭特大暴雨之难  损失超5•12地震影响

坐落于北川县西北部,地处北川、平武、松潘三县交界处的片口乡本是一个热闹的小乡镇,因是解放前商人们去往松潘的必住之地,这里来往行人众多,繁华异常,有着“小成都”的美誉。

谈到这次洪灾,“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不过我们这些年来新修建的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全乡累积经济损失2.6亿元”,刘金强告诉记者,从2008年5•12地震,到2013年7•9洪灾,再到今年的特大暴雨灾害,片口的重建可谓“命运多舛”。细数片口乡近些年来的“磨难史”,今年8月中旬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格外让人心痛。他介绍,本次灾害对道路交通、电力通迅、水利设施、相关站所均造成了严重损害,地灾隐患也倍数扩大,对重建所需资金的要求格外巨大。

△钢板桥受灾前后对比

△受灾后的街道

11月中旬,记者驱车从新北川县赶至片口乡途中看到,道路已基本畅通,但沿线仍不时需因滑坡等情况开展清道作业。经过三个小时路程到达片口乡时,空气中弥漫着蒙蒙的沙尘,眼前满是一片重建景象:刚刚清淤的街道、受损后压满沙袋的桥、玻璃窗全无脏兮兮的车辆、重新粉刷过但仍可见泥点痕迹的商铺……百废待兴。

15小时险闯回乡路  “逆行”财政人忘我冲锋  

“给领导报告片口的最新灾情,人员无伤亡,正在抢修……”话音刚落,通讯就完全中断了。这是8月17日早上9点,片口乡乡长刘金强通过卫星电话给时任县委办主任王辉汇报的最后一句话。自此至8月25日,片口乡与外界的通讯一直处于中断状况。

彼时,正在新北川县休年假的片口乡财政出纳──张清贵从广播里听到了片口乡受灾、场镇被淹的消息,二话不说,拔腿就跑,他要马上回片口!没有人召集、没有人指挥,电话打不通,“回去”是这个忠厚男人当时唯一的想法。

△回归的沿途一路滑坡、泥石流,道路不通,只能步行。

一路驱车赶到雨里镇后,路已经断了,下面一百多公里的路只能走着回去。下着大雨、冒着四处滑坡的危险,张清贵借了一把砍刀、一个手电筒、几个馒头,穿上雨衣一头钻进了大山里。从8月18日早上8点到晚上11点,15个小时徒步“逆行”返回片口。“路已经没有了,被挡住我就拿刀砍出路,饿了我就啃馒头,”张清贵说:“开坪的泥石流很凶,一路在滚石头,白天根本不敢走,还好天是黑的我看不到。”事后他自己想起来也一阵后怕,不过他并不后悔:“莫法,当时哪里想那么多,我就觉得必须要回来,这是我的责任。”


△杨露(图右)

与他一同“逆行”的还有乡财政办公室主任杨露,走到晚上6点多时,这个胖小伙的鞋已经完全报废了,裤子也被刮坏了,无奈他们只能分成两波继续往回赶。当晚回到片口的第一时间,张清贵就立马到值班室向乡党委书记汇报了情况。在如此艰险的情况下,他们还不忘沿途查看、记录了地质灾害点,这也为后续的统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直到这个时候,松下一口气的张清贵才发现,自己的运动鞋早已穿烂,脚趾头一片血肉模糊,一动就钻心地痛。

△张清贵向记者展示脚上依旧未好全的伤势

△工作中的张清贵

“把钱用在刀刃上!” 片口乡有序整顿步入恢复重建

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哪里都需要钱!而钱必须用在刀刃上!这无疑给管钱用钱的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去沟口村查灾的路上

道路通讯全部中断,生活物资吃紧,救灾和维稳工作成为首要任务。片口乡组织委员陈秋告诉记者,为确保数据精准,乡财政办公室4人主动冲锋在前,连续7天每日徒步下村,全覆盖走访受灾户。同时,为做好常备应急物资储备,还需要对粮食储备点(油、米、面)、民政物质库(棉被、大衣等)、应急物质库(武装装备、发电机、电筒、沙袋等)做好登记和清理、补给,整个救灾期间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王家沟抢险现场

据了解,洪灾后,北川县财政给片口乡安排了专项救灾款24万元用于灾后抢险工作,后续又向上争取了1000余万财政资金用于灾后基础设施重建。“这个钱还远远不够”,刘金强说:“我们只能先把钱用在刀刃上。”他介绍,比如抢险救灾时,片口乡设有2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高峰时每日有1400余人次前来就餐,200余人需安置住宿。又如,当地聘请出动16台挖机进行紧急清淤作业,光柴油费支出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罗云秀正在清点货品

就这样,靠着精确的统计精打细算,把钱用在最紧缺、急需的地方,片口乡的救灾抢险工作顺利推进,让当地群众平稳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如今,当地正有序整顿,步入重建恢复期。在重新清淤后的新街旁,41岁的罗云秀正在清点自家商铺的货,“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水”,她说:“损失了15万元”。罗云秀家的商铺地势较低,主要卖玉米、菜籽和豆类等粮食作物。这次的洪灾来袭,水和着泥,将他家的存货全部损毁。重新粉刷、重新进货,直到9月中旬才恢复营业。“只有慢慢重新做起走,”罗云秀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路早点修好,“让运费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创新制度、盘活资产 北川县财政狠抓防汛救灾“后半篇文章”

从灾害发生直到现在,北川羌族自治县财政局的全体职工就没有闲过。今年入汛以来,北川连续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灾情,导致全县19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道路毁损、设施破坏、信号中断、地灾频发、作物受损、房屋倒塌,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据统计,截至2020年8月19日,共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56783.24万元。而对于财政人来说,在抢险之后,如何做好资金物资保障,做好防汛救灾“后半篇文章”正是工作的重心。

△忙碌的北川县财政局办公室

汛情发生后,北川县财政局成立了由相关支出股室为成员的资金物资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乡镇财政管理股,负责日常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与物资统筹与统计及信息报送工作。一方面,通过加大对上争取、粘合金融政策、盘活存量资产、引导社会力量捐赠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另一方面,紧抓稳价保供,让重建所需的物资供应不缺、不乱,有序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北川县财政局还创新做法,协调县发改等部门研究草拟了《洪涝灾害受灾城乡居民重建永久性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等5个新的制度,通过政府补助、金融贴息等多种方式,为灾后恢复重建,特别是群众最迫切的住房重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11月中下旬,初步修复的片口乡新街

“我们还出台了《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方案》”,县财政局副局长黄云发告诉记者,县财政牵头清理镇村诸如学校、卫生院及七站八所等闲置房源,一是在保证住房安全的情况下适度改建,用于8月中旬特大暴雨受灾群众应急及过渡性安置需要,二是将纳入国有投资公司的公产房按市场评估价出售给受灾群众。既盘活了闲置公有资产,又节约了建设资金、减轻了受灾群众安置压力。

春节即将来临,受灾群众能否过上一个好年?财政人的压力更大了。黄发云说:“灾后房屋重建的工作正在加足马力开展,至少要在春节前,让受灾的老百姓住进新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