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会展中心,特斯拉吸引市民
编者按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新能源汽车再次成为热点。
一面是政策加码。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另一面,是市场的翘首以盼。据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能超过130万辆,增幅会接近8%。
新能源大时代舞台已奏响。城市之间,也开启超级赛道。从今日开始,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将推出一组新能源汽车报道,观察行业爆发的趋势与未来。
22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统计局获悉,今年1至11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出炉。11月,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其零售额增长49.0%,已连续两个月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长。
数据上的抢眼表现,印证的是市场的火热。短短一周时间内,特斯拉在成都三度出手──11月28日,特斯拉成都龙湖滨江天街体验店正式开始;11月29日,特斯拉西部最大的交付中心龙泉交付中心正式开业并投入使用……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已有2480家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同时包含“销售”,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相关企业。
赛道一 体验店
成都已是新能源汽车
产业拓展的主战场
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开店潮”正悄然在成都上演,甚至有追赶上北上广深的趋势。
“汽车消费第二城”的位置,成都坐拥多年。2003年成都机动车保有量为34.5万,2017年则上涨到432万,现在更是高达530万左右,十余年时间,翻十倍以上。
对诸多汽车品牌说,这是一个“眼见为实”的销量保证。因此,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开店潮”就这样悄然在成都上演,甚至有追赶上北上广深的趋势。
仍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官网显示,截至12月9日,特斯拉体验店和中心在上海、北京、深圳分别设有19、16、10家,成都以9家紧随其后,广州、杭州的数量为7家。
除此之外,蔚来汽车在成都龙湖上城天街项目开启了成都首家 “蔚来空间”,而即将面世的成都摩方购物中心也将迎来新能源品牌“高合汽车”的入驻。
仲量联行特地为北京、上海、成都三地主要新能源展厅布局做了张示意图,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成都的密度很可观。在仲量联行研究部零售地产负责人朱建辉看来,“作为内陆市场必争之地,成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拓展的主要战场”。
此外,研究零售地产的朱建辉也发现,城市有越多优质购物中心存量,也越能催发企业更快实现落地──一方面,企业需要优质购物中心更加高效地集聚客流、提升品牌价值,同时,大型城市的零售物业也需要这些具有科技感的“新鲜血液”,借助新零售场景强化消费者体验感。
朱建辉表示,随着各大商业场所充电设施的完善,未来购物休闲与汽车充电两不误的消费模式,对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以及提升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具有积极意义。
赛道二 新基建
充电桩布局
一个城市和企业的“合力”
上海、海南等地“十四五”规划建议都提到了新能源汽车的规划。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产业已演变成一场激烈的城市竞争。
“最近去哪儿一查地图,总是能发现惊喜──哟!这儿怎么也修充电桩了!”成都市民宋女士在朋友圈里感慨。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建设和运营充电设施的,大多是市场主体──比如,截至2020年12月9日,特斯拉在成都共开放29座超级充电站(219桩)和35座目的地充电站(80桩),遍布核心商圈和热门自驾路线,其中打通的成都-拉萨的充电路线,平均每154公里就有一座充电站。
尽管是企业行为,但城市也担当了“合伙人”的身份。充电桩配套不久前首次出现在“新基建”工作计划中。而在各省市近期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上海、海南等地都提到了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包括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布局目标。
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产业已演变成一场激烈的城市竞争。而就在上月,成都发布了新基建专项规划,智慧能源网是“4张网”体系之一,按照规划,到2022年成都新建2.3万个充电桩,并将建设加氢站15座以上,是全国较早提出上述目标的城市。
成都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胡强对成都市场有更深的感受:成都不仅通过企业自愿、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公开公正地遴选运营商,还提出了“新能源车充电配置像安宽带入户一样便捷”的理念。在胡强看来,这不仅提升了新能源车的使用环境,还为企业解决了推广的最大痛点──在居民小区进场难、建设难、管理难等问题。
下一步
2022年新能源汽车
推广累计超20万辆
有媒体预测,新能源车销售今年下半年增速可达70%。乘联会秘书长表示,明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计较今年将产生40万辆增量。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售出现了43%的下降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连续数月的反弹,按乘联会预计的数据,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预计113万辆,有媒体预测,今年下半年增速预计可达70%。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明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量动力很强,预计较今年将产生40万辆增量。
市场向好的预期背后,一系列政策也在出台以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上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对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二的成都来说,此时或许是把握新能源赛道的极好机会。截至目前,成都市汽车保有量约530万辆,其中包括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4万辆,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220辆。而按照《成都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三年行动方案》,成都将全面实现公交、环卫、出租、城市轻型物流配送车纯电动化或氢能化,累计要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累计超过20万辆,其中私家车板块要达到5.7万辆。
除此之外,2020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推广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工作。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下的充电桩配套,首次出现在“新基建”工作计划中。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产业将迎来关键发力期。(记者 邹悦 叶燕 实习记者 王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