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0年5月,国务院批准德阳、绵阳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日前,省政府印发《中国(德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中国(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标志着两个综试区建设蓝图绘成。
德阳综试区:
助推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到2025年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10亿元
德阳综试区怎么建?《方案》强调,要充分发挥德阳工业重镇、外贸强市优势,复制推广前四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突出开放带动、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助推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根据《方案》,到2025年,累计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企业100家以上,具备B2B和B2C能力的跨境电商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企业5家以上,在德阳设立功能性总部的行业头部企业5家以上,培育建立3个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园区,从事跨境电商的专业人才突破1000人,外贸企业应用跨境电商比例达到40%以上,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10亿元。
《方案》明确,德阳综试区实施范围包含线上、线下。
──线下范围是在德阳全域形成“1+2+7”跨境电商空间布局。“1”即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核心发展区;“2”即以生态智谷数字小镇、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建立跨境电商重点功能协作区;“7”即依托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产业优势,建立跨境电商试点应用区,形成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通用航空、食品饮料、农副产品为特色的统筹联动园区布局。
──线上范围是德阳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范围,覆盖平台登记注册、备案和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的各类市场主体。
《方案》提出了16项主要任务,包括建设线上公共服务平台、线下综合服务平台、线下进出口商品展示平台,培育打造德阳品牌,构建海外仓服务体系、物流支撑体系、市场营销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统计监测体系、质量监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外汇监管模式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创新。
绵阳综试区:
力争建成西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高地
至2025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总额15亿元
《方案》强调,绵阳综试区要充分释放绵阳智能制造潜力、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发挥绵阳四川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力争将绵阳建成立足本地优势产业、激发创新创业、联动成都和重庆等西部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区域、连接国际市场的西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高地,为推动全国跨境电商健康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力争至2025年,全市累计引入和培育500家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壮大10家跨境贸易服务企业,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总额15亿元;在绵阳公服平台备案企业超过300家,设立跨境电商示范园区3个,引进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1000人以上。
《方案》明确,绵阳综试区实施同样范围包含线上、线下。
──线下范围是在绵阳市全域,形成“1+3+8”跨境电商空间布局。“1”即绵阳高新区核心发展区,“3”即在绵阳经开区、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以下简称绵阳科创区)和江油市建设试点先行区,“8”即在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平武县、北川县建设试点应用区。
──线上范围是绵阳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范围覆盖在平台注册、备案和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及服务的各类市场主体。
《方案》提出了18项主要任务,包含建立线上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线下综合园区平台,构建信息共享体系、物流服务体系、统计监测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企业孵化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品牌培育体系,推进科技转化和制造业创新发展、跨境电商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加快发展、“成绵”综试区协调联动发展,创新跨境电商政策激励模式、跨境电商税收征管模式、跨境电商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