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出来了! 看上榜的都有谁

2021-01-15 09:51:00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记者今日获悉,成都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通报2019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考核结果优秀等级的有:双流区、新津区、青白江区、郫都区、温江区、蒲江县、邛崃市、新都区;考核结果良好等级的有: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金堂县、简阳市、四川天府新区、大邑县、崇州市。

考核结果优秀等级的区县是怎么做的?一起来看看吧!

双流区:节水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双流区先后编制了《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系列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指导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并且成立专门的节水管理机构,将节水主要目标任务纳入区级目标考核,合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水利方面,双流区近年来共整治渠系512公里,建成高效节水灌面4000余亩。在供水方面,完成航都水厂20万吨/日、岷江水厂提标改造项目,镇、村、组通自来水率均达到100%,累计解决4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排水方面,建有污水处理厂(站)12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和临时设施86座,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678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提高到92%。

新津区:生态河湖建设纵深推进

2019年以来,新津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坚持供水、排水、净水、治水全向发力,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在生态河湖建设方面,新津区完成了杨柳河4.7公里生态廊道,加快推动羊马河尾段2.3公里生态治理建设,持续提升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红石涵养湿地公园景观风貌,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特别是南河水质成功达到优良水体标准,人水和谐公园城市美景正加速体现。

河湖管理保护也更加严格。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后,新津区全面完成岷江新津段、南河新津段、西河新津段河湖划界规模以上以及杨柳河、石鱼河等6条规模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工作,河长办获评全省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

青白江区:探索青白江特色的' 节水经'

近年来,青白江区落实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以节水载体建设为抓手,以节水宣传为基础,强化社会节水意识,完善节水措施,培育节水型生产、消费模式,积极探索具有青白江特色的' 节水经' 。

在工作推进中,通过总源控制,拧紧资源管理龙头,加强计划用水管理。结合各取水单位实际,对用水大户下达年度用水指标,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将城市管网用水大户和重点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同时开展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工作,充分发挥水价在节水中的杠杆作用,依法加强水资源费征缴管理,科学、合理、高效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载体建设方面,青白江区通过典型引导,与区级各相关部门开展创建节水型工企业、学校、单位、医院、小区相关工作,此外还安排各用水单位参加城市节水办组织举办的水平衡测试培训工作和节水统计培训工作。

郫都区:创新水环境社会化管理机制

郫都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营商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工作,大力推动民生水务建设和行业管理。在全域供水方面,新建供水管网2573公里,率先完成14个镇级水厂关闭工作;新增农村用户39950户、水源切换69213,惠及城乡居民30万人,村通率达100%,供水入户率达91.23%。

同时积极创新水环境社会化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水环境治理、农垃作业、河道保洁、管网维护的市场主体,提升河渠管护的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探索推进岸上岸下一体化管理,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有效提升河渠管护水平。

温江区:用水管理计划逐步加强

温江区制定了《温江区非居民用户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对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非居民用水户实行年度计划,季度考核。2019年区节约用水总量557万立方米。同时积极树立节水典型,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创建节水型企业6家,节水型小区29个,节水型公共机构67家,节水型医院3家,节水型学校23所。为减小供水管网漏损,从2018年7月开始,温江区陆续启动了老城区供水管网新(改)扩建一期、二期工程,有效降低了管网漏损率。

蒲江县:基础设施短板稳步提升

近年来,蒲江县围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进一步夯实农村生产发展基础,提升农业用水保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开展节水型社会、全省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创建,已完成节水型县直机关单位创建51个,节水型事业单位创建17个,节水型小区创建14家。

邛崃市:农业、生活节水高效开展

邛崃市科学制定了全市工业年度用水计划,明确年度用水总量控制计划,对取水企业下达用水计划,实行计划用水,对超计划用水企业,采用累进加价等方式进行水资源税征收,节水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普查用水情况,把用水总量控制落到实处。

在农业节水方面,邛崃市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科学管理等方式,促进了农业节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按计划用水,节奖超罚,倒逼农业节水。

在生活节水方面,邛崃市建立了健全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下达了非居民用户自来水计划,明确计划用水管理责任,加强计划用水日常管理,严格实行超计划加价收费。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规范城市用水管理,促进城市节水。使用先进的节水设备和节水技术,提倡少用水和重复利用工艺,提高城市节水的科技含量。

新都区:实现“镇镇通”、“村村通”、“户户通”

新都区切实践行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统筹推进兴水、净水建设。狠抓节水管理,强化全域供水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高效利用。

在总量控制方面,通过建立完善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管理、水价政策等一系列用水管理制度,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推进渠道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例,。

近年来,新都区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区自来水实现了“镇镇通”、“村村通”、“户户通”,形成了“城乡一体、建管合一、入户惠民、多元投入、财政反哺、同网同质、服务延伸”的供水模式。(蒲娇 记者 白洋 图据市水务局)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