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思政课程大中小贯通一体化形式上怎么去表达?刚刚我们讨论到的这个丛书的形式我觉得解答了这个问题……”1月22日,以“立德树人 政治担当 思政课程 校本表达”为主题的思政课拓展读本编写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研讨会在成都树德中学举行。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由树德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胡霞发起,邀请到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学勇、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副校长张红梅,与树德中学三校区思政教师共同研讨丛书编写,探究思政育人新路径。
研讨会上,成都树德中学三校区思政课老师分别就思政拓展丛书(高初中段)编写的整体思考、大中小思政课程衔接架构、体例以及困惑进行专题研讨。
树德中学副校长、外国语校区党总支书记吴金全希望教师们在编写中要站在学校党建和德育的高度,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做到大中小学段全程贯通又相互呼应。
“思政教育一体化需要践行学校共建、教师共融、学生共学的理念,在编写丛书的时候应做到:‘承上启下’‘瞻前顾后’‘融会贯通’‘责任担当’和‘创新突破‘,需研究‘精课’,体现‘全’和‘协’的特点。”成都市实验小学李蓓校长提出:“全”即全学段、全学科,“协”即协同、协动。形成纵向贯通,横向板块的一体化,开展融合式教育。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学勇教授肯定了树德中学在思政课拓展丛书编写的前瞻性,找准了热点、难点,彰显了亮点。他提出: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让一体化学段衔接“实”起来;专题化内容“精”起来;活动形式“活”起来;校本课程“亮”起来。
树德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胡霞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时政的热点,也是学校育人的难点。思政课拓展丛书的编写基于教育人共同的教育情怀和使命担当,既回应了国家与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呼唤,又契合了树德中学整全育人与整合学习教育教学理念。“这套丛书定位要准,要对教材进行新的解构;体现真实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解决课程衔接的难点和痛点,低学段奠基,高低学段融通;读本体例要做到理论和案例相结合;大中小学三校要形成常态化的研修共同体,形成机制保障,拟定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和行动指南。”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