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正在召开的2021四川省两会肩负着对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规划目标讨论、定向的重要职责。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他们关注哪些领域?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让我们把话筒交给他们。
代表名片:唐卫东
省人大代表,民革内江市委会副主委,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本次两会上,在数百条来自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提案中,唐卫东代表的“关于将四川内江重庆荣昌打造成全国生猪硅谷的建议”格外吸睛。
猪肉,作为老百姓的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它的产量和价格关乎着群众的饭桌子和钱袋子。唐卫东代表提出的“全国生猪硅谷”不是有的放矢。他解释,锁定这个目标是有依据的,“生产基础、科研基础都很扎实”。
他介绍,成渝地区养猪业自清末以来长期稳居全国头把交椅,两地生猪存栏与出栏量常年保持在1亿头以上,猪肉长期保持在60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1.4%,尤其是四川的内江猪,重庆的荣昌猪两大知名地方猪种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现在两者均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地方“金字招牌”,产业基础雄厚。
同时,重庆荣昌、四川内江拥有93个国家及省(市)级科研平台、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7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生猪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全国最大的生猪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具有良好的科技研究运用基础,“中国畜牧科技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战略机遇叠加,有力支撑内江猪主导产业发展建设,可在生猪繁育、智能养殖、疫病防治、兽药开发等方面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从而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格局。此外,围绕内江猪、荣昌猪养殖,两地还可打造“猪—沼—肥—种植”现代种养循环模式,带动农业高质高效。
当前,适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他认为,在四川内江、重庆荣昌,打造中国生猪硅谷目标是基础扎实、符合实际、有利实施。
具体如何做?他也给出了相关建议。首先是要突出重点,构建全国生猪硅谷载体。一是扩展畜牧科技城。运用重庆荣昌现有国家畜牧科技城牌子,加大四川隆昌区域畜牧科技城的建设力度,让隆昌、荣昌新建畜牧科技城板块靠近建设,形成相对连片。二是建立畜牧科技联盟。依托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畜牧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院、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重庆畜牧科学院内江分院、内江猪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建立联盟合作机制,形成畜牧科技联盟,并入驻畜牧科技城从事研究开发工作。三是打造内江荣昌生猪产业示范园。四是建设生猪养殖技术创新中心。从上游到下游打造集饲料兽药研发、标准化养殖、加工物流、科技研发创新、综合服务与新型主体孵化为一体的养殖技术创新中心。
此外,他建议,还要抓好保障,通过构建省级联动机制、制定土地倾斜政策、出台资金扶持办法,全方位推动全国生猪硅谷落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