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去年12月,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决策部署。今年2月,成都市两会召开,代表委员们的文件袋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说明》。
记者了解到,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为市场主体创造发展机会、为新兴产业提供应用场景、为各类群体搭建圆梦舞台。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具体有何内容?分别如何实施?四川发布推出【成都,幸福在哪里?】栏目,为您解读。
三、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深化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努力实现高品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
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稳妥推进划片入学改革,积极探索学区制管理。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增加,高品质幼儿园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提升到70%。打造产教融合发展新高地,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10所,新增进入“双高计划”市属高职院校1-2所。建立适应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人事薪酬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市级以上名优教师3000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构建服务全面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提供防治协同的医疗保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引进全球高水平医疗机构来蓉合作办医,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规划建设未来医学城。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市级医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10个。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新增三级乙等县级疾控中心5个以上,重大传染病疫情有效处置率达100%。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社会办医,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千人口医师数达到4.5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广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2.4岁以上。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深化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打造闲有雅乐的新场景。建成国内领先的文物与博物馆、书店、演艺、赛事、艺术空间五大体系,国家高等级博物馆、图书馆和专业音乐厅等天府文化地标达到130座以上。建设书店和城市阅读空间达到4000家,新增基层公共文化示范点230个,打造文化街区和天府绿道“沉浸式文化空间”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不少于500个,社区美学空间不少于235个,推出“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不少于400个。建成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天府文化精品和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倍增行动,培育国际知名的专业乐团,引进国际国内精品舞台艺术、音乐演出、美术展览等年均增长20%,普惠性群众文化活动年均增长10%。
引领热爱运动的新风尚。深入实施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品牌赛事引进培育、职业体育繁荣振兴、休闲运动产业发展及体育人才培养等“五大工程”,培育独具魅力、健康向上的成都体育文化。高水平举办大运会、世乒赛、亚洲杯、汤尤杯、世运会等国际重大赛事,年均举办国际赛事20项以上。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10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每个村(社区)建成1个以上“运动角”。每千人拥有体医融合社区健康师3名,年均开展健身系列活动5000场次。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每人掌握1-2项运动技能,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