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幸福在哪里?④】 35分钟内通勤!上班回家更便利

2021-02-04 17:53: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去年12月,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决策部署。今年2月,成都市两会召开,代表委员们的文件袋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说明》。

记者了解到,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为市场主体创造发展机会、为新兴产业提供应用场景、为各类群体搭建圆梦舞台。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具体有何内容?分别如何实施?四川发布推出【成都,幸福在哪里?】栏目,为您解读。

四、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绿色出行选择,构建“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勤体系,让通勤场景处处体现城市温度,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适便利。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5%。

职住格局平衡适宜。推讲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发展,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构建职住平衡的住房政策体系和供给结构,促进住房资源与产业布局平衡配置。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8-10公里合理范围。

交通设施智能便捷。科学评估和优化交通干道环、射线工程设计和功能划分。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快速路、主干路,全面消除“断头路”。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过街设施,加快推进天府绿道建设。推进立体化、智慧化停车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边角余料”推广停车场商业化改造和共享化运营。推进5G、智能交通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出行选择丰富多元。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850公里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轨道站点800米范围覆盖面超过60%,轨道交通实现区(市)县全覆盖,产业功能区覆盖率超过50%。公交接驳地铁线路新增100条。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分担率达到7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达到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65%。轨道与公交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公交准点率提高10%,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建成1000公里自行车骨干网络,新建5000条社区绿道,全面实现社区绿道直通“家门口”。

交通管理规范有序。构建国际一流智慧交通指挥管理系统。“一点一策”治理30处重要道路堵点,完善重要景点、重要消费街区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实现“快进慢游快出”。严格管控工程施工占道时间和范围,减少对道路交通的负面影响。完善公园城市绿色交通法治保障体系。

通勤生活深度融合。在有条件的轨道、公交站点植入便民生活服务功能。打造14个TOD综合开发示范点,支持在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和社区绿道布局建设公共图书馆、大众体育健身馆、专业展览馆,引入新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让市民可在“回家的路”上解决80%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