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春节消费超500亿元

2021-02-18 14:47:00   四川观察

记者2月18日从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企业映潮科技了解到,2021年春节假期(2月11日-17日),全国春节整体消费同比大涨31.08%,其中,四川消费达540.05亿元。

映潮科技最新出炉的《2021年春节四川消费数据简报》显示,虽然“就地过年”新倡议较大改变了和原有春节因人口流动而产生的消费结构,超四成民众选择就地过年。但在防疫水平大幅提升基础上,在数字经济助力下,春节期间线上线下服务多元化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春节假期,四川的消费呈现以下6个主要特点。

消费结构明显“倾城”

今年春节城市比往年更加热闹,消费结构明显“倾城”。

2021年“春节”期间,四川城市消费额实现380.90亿元,在整体消费额中占比70.53%,较去年同期提升1.60个百分点;农村消费额实现159.15亿元。

农村各消费业加强创新服务:商品消费中,家电家具家装等耐用消费品加大力度促销,线上下单、送货入户、到家安装等消费服务体验较快提升;服务消费中,长途跨地域旅游受限,春节旅游向乡村旅游转移。

城市线下商超也纷纷加码数字化,无接触配送火热;文旅酒店消费创新配置、个性化定制,各大商圈、步行街丰富春节消费新场景。

“春节”期间四川城市线上消费额实现133.49亿元,同比增长83.40%,农村线上消费额实现43.42亿元,同比增长75.01%。

健康智能定制 特产年货站“C 位”

今年,线上选购年货快递到家,以及家乡土特产快递到城,成为特殊时期下城乡情感交互的代表现象。在四川打拼的年轻人为家人选购的年货中,白酒、香肠腊肉、手机占据热销年货品类榜前三甲。

在父母给外地子女寄去的年货中,香肠腊肉、茶叶、熟食兔肉等特产脱颖而出,跻身四川家乡到外地热门特产榜前三。

外卖年夜饭引领服务消费新趋势

对中国人来说,一年中最看重的一餐就是“年夜饭”。今年春节年夜饭“怎么吃”的选择中,四川外卖年夜饭、居家自制占比较疫情前(2019年)分别提升35.88、17.11个百分点,堂食占比下降,“年夜饭”由堂食变外卖趋势明显。

火锅、饺子、家乡菜等年夜饭菜谱搜索热度创新高,火锅食材、半成品、速食、生鲜产品等“无接触式配送”订单量暴增,满足便捷菜的需求,让“厨艺不精”的人也能享受年夜饭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拜年、发红包等传统习俗也在传承中持续创新,“云拜年”“视频红包”“表情红包”等新式玩法应运而生,微信红包“千里送”成主流。此外,云吃饭、云喝酒、云麻将等云团年消费新场景极大地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助力共享团圆时刻。

家政、美发、汽车美容等服务消费春节不打烊

今年多数服务商家“春节不打烊”,尤其是城市春节人力资源丰富,无论美容美发、鲜花蛋糕订购,还是请钟点工、母婴护理都更容易。

四川家政、鲜花蛋糕配送、美容美发线上消费额同比增长22.65%、17.64%、16.77%。满足民众节日服务消费需求。

疫情防控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今年春节,更多人在奋斗的城市里慢下脚步,寻找所在城市“烟火味”新鲜体验;特色商业街区、商圈周边消费场所持续挖掘新春消费新动能。各大商圈汇集了年货大集、风味市集、美味试吃、送福字、赏灯彩等各类民众喜闻乐见的春节民俗活动,带动商圈、步行街消费成为春节经济一大热点。

热门景区及远距离出游受限,在严格执行限量、预约、错峰等要求下,乡村游、本地游、周边游热度攀升,群众旅游休闲需求得以满足。

此外,云旅游足不出户感受各地年味亦是春节旅游的别样打开方式,飞猪、马蜂窝等旅游平台春节期间提供数百场旅游直播,展现各地不同年俗、历史文化、冬季美景和特色体验。 

农产品量足价稳,供给有保障 

春节前,企业积极拓宽货源渠道、优化市场供应、加强产销对接、加大促销力度,农产品价格稳定,供应有序、充足。

2021年“春节年货节”期间,四川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实现27.88亿元,行业中,水果、茶饮和蔬菜行业位列前三,分别实现10.13亿元、4.66亿元、2.69亿元,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分别占比36.34%、16.71%、9.66%。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