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954年成都东郊离城2.5公里处被划为工业区,面积16公顷。“很快,一排排红砖厂房平地而起,一座座高大烟囱喷出浓烟,汽笛声声入耳,解放牌卡车疾驶而过,宽阔的马路上尘土飞扬……众多工厂串联出成都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条路──建设路。”记者的思绪尽可能的随着讲述不断深入,感受“从前慢”的成都生活,也回忆“那时快”的城市发展。

作为银行的老职工,杨阿姨住在成华区建设路46号。自1965年起,从建设路到麻石桥再回到建设路,“50多年,兜兜转转还在建设路,没出过这个‘圈’,从仅有的6路公交到地铁通达全城,从单一的百货卖场到繁华的大型商圈,生活圈子也在逐渐打开,而建设路的点滴变化更成为了这座城市在我心里的珍贵回忆。”

每座城市都离不开人,人在城市里组成一道道亮眼风景,也让温情生活上演。在杨阿姨眼中,成长、生活、工作,最舍不得的是这建设路的“烟火气”。而近年来一环路改造提升更是让她感受颇深:老院子楼道路面新铺了,花园也被重新打理,车棚不再是下雨就不敢停车的破旧……住的舒心多了,幸福感自然也多了。

众所周知,一环路是成都最早建成的环线主干道,周边遍布着一条条生活街区、商业街区、文化街区。自一环路改造提升工程启动以来,成都借鉴世界先发城市经验,挖掘历史资源,提升消费业态,着力打造记忆年轮和市井生活圈,以解决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传承历史文脉和记忆。

对于身处这座城市的人而言,烟火气是探寻某段岁月、某个城市的钥匙,而有了它,每个人和“远方”之间,仿佛有了一座桥梁。“在成华区建设路,最不缺的就是人间烟火气。”杨阿姨笑着说,来到建设路,每一个“好吃嘴”都不会带着遗憾离开,这里可谓是“小吃天堂”,沿途有近四十家美食店,小店门口常常排着长队,整条街道也总是热闹非凡。用杨阿姨的话说,烟火气,是建设路,也是成都。这“烟火气”,来自这个城市人们达观的生活态度,也来自城市管理者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