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月4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召开线上购买二手车调查报告发布会,点名批评了58同城等多家二手车交易平台在经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2020年9月-12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58同城、二手车之家、瓜子二手车、人人车、淘车、优信二手车等6家二手车线上交易平台的购车服务流程进行了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报告,总的来看,各平台车辆关键信息展示较为完整,大部分平台车源真实、信息一致,不存在强行要求分期付款、一次购买多年保险和收取评估费等问题;但平台在履行审核义务、保障信息真实性等方面仍需加强,在合同规范性、合理性、公平性等方面亟待改进。调查显示,部分二手车交易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线上发布二手车车辆重要信息参数与实车信息参数不符。体验员通过网上信息截图确定车辆的型号、价格、颜色、年限、配置、里程数等信息,并预约线下看车,发现51个体验样本中有16个样本存在信息不一致现象,主要涉及车辆里程数、价格、配置等信息。
(二)涉嫌发布虚假车源吸引消费者。在58同城、二手车之家、瓜子二手车、人人车、淘车各体验10个样本,58同城有8个样本、二手车之家有1个样本线上车辆与实际车辆不符,人人车和淘车各有1个样本无法看到实车。
(三)收费事项告知不清。淘车、人人车、瓜子二手车三家平台及二手车之家、58同城商家均明确告知了购车款,但是存在未准确告知过户费、上牌费等收费项目的现象。各平台及商家存在收取GPS使用费情况,GPS 是金融贷款方为了降低商业风险安装设置的,若未征得消费者同意即将GPS 使用费转嫁给消费者,单方面加重了消费者的义务。
(四)存在收取定金程序瑕疵问题。体验过程中,五个平台均可以先看车,选定车辆后再交定金,而优信二手车只提供线上看车,且消费者需要先交定金才能看到电子版合同条款。优信二手车在消费者未知晓合同主要条款的情况下要求消费者先缴纳定金再看合同的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的侵害,在调查中还发现优信二手车购买车辆,均需要支付1000-3000不等运费。
(五)交易合同存在“霸王条款”。本次调查收集到商家合同10份、平台合同6份。从合同形式看,有买卖(销售)合同和居间服务合同,合同主体有三方(买方、卖方、居间方)和两方(买方、卖方)。从合同名称看,有二手车买卖居间服务合同、车辆销售合同、委托购车&交易保障服务合同等多种形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免除经营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9份合同中有“里程不负责条款”,10份合同中有“车况免责条款”。如,商家提供的《二手车销售协议》约定:“签字当日,与车辆相关的一切法律风险,皆由乙方(买方)承担。”但根据该合同显示,此时车辆尚未实际交付,车辆并不在消费者的控制之下,此时就由消费者承担风险(如车辆毁损、灭失、造成第三方伤害等)显失公平。有的合同中约定“免除所有情况下经营者质量保证、车辆型号、配置真实性等方面的责任”,二手车线上交易平台通过格式条款单方免除了其在二手车交易中对里程、车况、售后服务等事项中负有法定责任,排除了消费者的权利,显失公平,属于“霸王条款”。二是合同重要信息约定不明,易产生纠纷。合同对标的车辆约定了车辆品牌、颜色、车辆型号、标注了车架号、发动机号,但未约定影响价格、性能等的相应配置。部分合同对交易违约责任等风险环节约定不全,包括对违约情形、违约金计算方式等无明确约定。
(六)个别平台怠于审核把关。体验员对58同城展示车辆信息虚假现象进行投诉后,58同城先将该错误车辆信息下架,次日又将错误车辆信息重新上架。说明平台对车辆信息真实性的审核上把关不严,且在部分消费者投诉之后,仍未更改相应信息,显示了平台对消费者投诉问题未有效处理。
(七)存在侵害消费者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的情况。一是夜间推销侵扰消费者生活安宁。体验式调查中,58同城、二手车之家、人人车、瓜子、淘车5个平台均存在销售员在夜间来电推销,影响消费者休息的情况。二是过度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体验式调查中存在多个销售员多次联系推销情况。人人车多个门店销售员电话宣称预约的车辆在自己店内,但调查员前往门店后发现并非线上预约车辆。此外,优信有5位销售员要求添加体验员微信并联系推销。
省消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监督相关平台进行整改。同时对侵犯众多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将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职责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要求相关平台进行整改。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