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红军在强渡大渡河后沿王岗坪、磨岗岭、德威、奎武等地昼夜奔袭120公里,成功夺下泸定桥,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近日,据四川交投藏高公司消息,这条沿着红军足迹,传承着红军意志,连接着两大长征历史节点的泸石高速公路已全面开工建设。
2024年底建成,泸定至石棉将迈入“1小时”时代
泸石高速公路起于泸定县咱里伞岗坪,接雅康高速,途经伞岗坪枢纽互通、泸定南互通、冷碛互通、海螺沟互通、王岗坪互通、安顺互通、大杉树枢纽互通,终点接雅西高速。
路线全长96.51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项目预计2024年底前全面建成。届时,泸定至石棉将由2.5小时缩短至约1小时,两地生活圈迈入“1小时”时代。
截止目前,泸石高速项目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0.17亿元,占概算总投资174.08亿元的12%。累计完成隧道工程17%,桥涵工程7.5%。全线7处互通,18座隧道,8座重要涉水桥梁,正开足马力加快施工建设。
生产生活污水‘零排放’”,建设“生态之路”
在泸石高速安靖坝综合场站施工现场,几栋白墙红顶的巨大彩钢建筑格外醒目,这里是全封闭式混凝土拌和站及钢筋加工厂。
目前,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修路、架桥、建隧洞需要大量钢筋混凝土。“项目所在区域靠近贡嘎山冰川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对环境监管和生态修复要求高,环水保管控难。”据四川交投藏高公司总经理肖锋介绍:“泸石高速重点从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废水处理、洞渣循环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环水保智能监测等方面开展科研创新攻关,并落实到项目应用中,在‘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保护、固废危废处理措施’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实践,切实解决生态脆弱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环水保难题。”
在现场看到,一台混凝土罐车从公路上开来,入口处便是洗车房,在高压水喷射“沐浴”后,还要经过一段长长的高压微雾喷淋,通过制定路线进入到混凝土拌和楼装载好混凝土再开出,全过程干干净净。
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废水在安靖坝综合场站也得到了循环再利用。“污水进入到大型沉淀池后会通过砂石分离机对砂石进行分离,剩余泥水则经过一号二号搅拌池通过水泵到压滤机,最终排出清水到三级四级沉淀池在项目内进行作绿化、场地冲洗等回收循环利用。”四川交投藏高公司泸石高速石棉代表处处长刘兴臣介绍道:“包括生活区废水也会经过设备处理,实现生产生活污水‘零排放’”。
泸石高速在建设中还采用隧道洞口施工“零开挖”。所谓“零开挖”即洞口开挖时,不需要对山体进行大面积的削坡,并喷射混凝土护坡。“主要也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最大限度地保护洞口周围的林木和植被。”四川交投建设公司TJ10项目经理萧朝林说道。
据悉,泸石高速公路全线桥隧比高达86.48%,尤其隧道占比大,隧道占69%,共66.64km/18座,均为分离式隧道,其中特长隧道11座,长隧道5座。记者了解到,为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隧道施工区域设置超高声屏障、喷淋系统、洗轮机和污水处理系统。为保证洞内施工人员安全,洞口设置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洞内人员及有毒有害气体分布情况。
此外,在取弃土场选址上,落实源头防控。“我们组织参建单位会同沿线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合理确定了23处弃土场位置,确保弃渣场不涉及所在县的城市总体规划、途经的乡镇规划范围,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满足水土保持的选址原则和基本要求。”肖锋说道。
高度吻合红军长征路径,打造“红色高速”
据了解,泸石高速沿大渡河展线,经磨岗岭1#特大桥、磨岗岭2#大桥、得妥特大桥、安顺大渡河特大桥,4跨大渡河。“项目线路走向与红军长征之路路径高度吻合,沿途飞夺泸定桥、磨西会议、强渡大渡河等都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据四川交投藏高公司总经理肖锋介绍。
据悉,泸石高速将结合雕塑、园艺、声光电、以及新媒体等手段,增加驾乘体验感,在不影响驾乘安全的情况下,对沿线长征故事、长征精神进行讲述。
同时,结合部分服务区规划设计,落实红色教育场地打造,将泸石高速建设成一条“讲述红色故事,体验长征文化”的红色高速。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