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对《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公示。官网称,《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2035)》已通过部级专家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在正式审批前进行公告。
该《规划》提出将依据文化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划定市域、中心城区和历史城区三个空间保护层次,明确不同空间层次的保护内容、保护重点及保护主题,以实现历史文化各类资源的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规划实施将以最终批复的规划为准。
中心城区将有15处特色风貌片区进行保护
《规划》依据文化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划定市域、中心城区和历史城区三个空间保护层次,明确不同空间层次的保护内容、保护重点及保护主题,实现历史文化各类资源的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
其中提出保护中心城区15处特色风貌片区,保护片区内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点;延续传统风貌;保留具有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的建筑,合理更新改造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改善街道环境和景观。

规划空间层次图
针对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街巷保护,《规划》提出编制特色风貌街巷保护规划,明确“五不”控制措施(不拓宽、不减绿、不增高、不破坏风貌特征、不破坏传统文化);历史型街道对道路红线宽度、转弯半径、建筑红线、两侧建筑高度、行道树进行严格控制,尽量保持原有空间尺度;文化型街道应保留原有居民,延续原有邻里关系和街巷生活。

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街巷保护规划图
景观型街道重点控制沿街绿化,保护古树木,保存原有种植格局,丰富绿化层次。地面铺装做到界面划分,区分车行道、人行道和院落,提高可识别性。
《规划》确定了历史城区保护结构
在千年蜀国古都、市井繁荣都会、文教交流中心的保护主题下,《规划》确定历史城区的保护结构为“两江环抱、三城相重、两轴一心、多苑环绕”。

历史城区保护结构图
“两江环抱”是指由府河、南河环抱而成的城市边界;“三城相重”是指少城、皇城、大城三城相套的空间肌理;“两轴一心”中“两轴”是指体现城市礼制、顺应风水的两套城市轴线;“一心”指城市中心(皇城);“多苑环绕”是指环绕在两江环抱区域外的6个特色苑,分别为华西坝、青羊宫、浣花、川大、武侯祠、水井坊。
四大重要街区将重点保护
针对少城街区,《规划》提出保护自清满城延续至今的街道宽度与街巷格局,保护路网结构关系,不减少道路数量,不改变道路名称。严格保护原有建筑肌理关系,新、改建建筑必须延续原有建筑肌理。

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图
针对文殊院街区,《规划》提出保护自清宣统延续至今的“九街五庙,丁字里坊”街巷格局,保持原有街道的空间尺度,不拓宽道路红线;严控车行道宽度,延续历史街道的空间感受和传统风貌。
针对大慈寺街区,《规划》提出保护“一庙一河多巷弄”的传统集市的空间格局。保护玉成街、马家巷、和尚街、北糠市街等形成的不规则的主弄,恢复部分小街,形成支弄。原则上街巷不得取消、线形不得修改、红线不得拓宽、街名不得更改。
针对水井坊街区,《规划》则提出保护“一坊临一院,一街串一巷”的空间格局。现状街巷线形不得修改,红线宽度不得拓宽,预留大同巷至水津街之间的通道,恢复重要历史街巷,如大同巷和孙家巷。(记者 袁弘 供图 成都市规自局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