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担重任 砥砺奋进再前行 ——四川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大会隆重举行

2021-04-03 11:0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4月2日下午,为进一步推进四川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和产业化,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成都召开了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会议旨在总结推广全院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及产业化、中试熟化与示范转化公益性工作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总结“十三五”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大会上发布了院科技产业工作的“一个意见三个管理办法”,为全院2021年“成果转化年”拉开帷幕,推动全院“十四五”科技产业工作见到新气象、实现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并重,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2015-2020年,省农科院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产品产业化示范项目支持了院属14个所68个产业化示范项目,共投入资金6341.92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572万元以上。其中,农林保水剂在“川果”产业主产区广泛运用,“芙思塔”鱼子酱产品通过欧盟和美国FDA认证,加工出口鱼子酱占全球的7%。

省农科院通过项目实施,搭建了菌种生产、农药检测、发酵食品研发、果蔬储藏、有机肥生产、保水剂生产、土壤钝化剂生产、桑资源综合利用、酿酒科学、鱼苗繁育、经济作物种苗快繁、生物分子育种等产业化平台20余个。部分单位利用产业化平台还成功申请到了国、省科研项目及地方政府、企业合作项目,科技成果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创新与转化得以齐头并进。

四川省农科院“十三五”期间还着力强化院地、院企合作,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采取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联合共建分院、联合开设乡村振兴讲习所等形式,先后与四川农业大学、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7家部门和科研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8个市(州)签订了全域科技创新转化合作协议,与44个县(市、区)签订了院地科技合作协议,与香港新华集团等企业签订院企科技合作协议10个。

在本次大会上,来自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水稻高粱研究所、蚕业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15个研究所和11个分院的系列科技新产品进行了实物展示。产品包含了四川省农科院在种业创新与耕地绿色生产方面的农业科技成果、物化产品等。

会上,广汉市人民政府、西昌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农科院举行了共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签约仪式。

大会正式发布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意见(2021—2025 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产品产业化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示范转化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发布科技成果转化年行动工作方案、“天府农科”产品公用品牌、100 项重点应用科技成果,继续深化科技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引领作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强调了科技成果要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在一个意见里面指出,要积极对接省农业农村厅、省经信厅,充分利用和发挥农科院科技人才优势,加入一批产业发展联盟,融入其政策、资金、项目体系中去,提升四川省农科院产业化工作的发展层次;要与其他高校、科研单位、智能制造企业联动,发挥优势特色学科,对接“10+3”产业,成立一批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或产业发展联盟,扩大四川省农科院产业化工作的朋友圈。同时,要与各地政府、专合经济组织、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联合成立一批产业联合体、产业发展院,提高农科院产业化工作的影响力。

“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农科院将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3321体系”,其中全院创新转化收入到2025年要比2020年翻一番以上,即达到1亿元以上。2021年全院创新创业收入6000万元,比2020年增加20%;知识产权转化收入1000万元,比2020年提高25%。

据悉,今年的成果转化年除了今天的成果转化大会外,还会有一系列活动助推四川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年。为推动“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确保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四川省农科院将凝心聚力,以昂扬向上、顽强拼搏的劲头真抓实干,推动全院及分院科技产业工作见到新气象、实现新发展、迈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赵海林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