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城市的目的与尺度” —— 三联人文城市奖《成都宣言》在蓉发布

2021-04-09 07:4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4月8日下午,在成都举办的三联人文城市主论坛“城市与我们:重建联结”上,三联人文城市奖《成都宣言》正式发布,旨在于传播时代,寻找、发现并形成城市价值观共识。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城市化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城市必将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更加密切的关联。未来,城市如何生成自己的意义?今天的我们如何创造未来城市形态,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与完整性,提升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满足人们生活的尊严、平等与价值感?三联人文城市奖《成都宣言》,指明了可能的思考方向──“人,才是城市的目的与尺度”,只有真正于细微处显现人文关怀和最大程度包容理解的城市,才能让人情有所寄,心有所归。宣言全文如下:

今天的城市,正在发生什么事情?有一些根本性的转换,正在展开。物理性的建筑与城市,在迅速生长,技术与城市的结合,我们有了一个包含数据、算法、模型的智慧城市的未来。人才是城市的目的与尺度,在物理的、数字的城市之中,人文城市是否以及如何成长,是真问题。硬件的智慧城市与软件的人文城市之间,我们有智慧完成它们的融合吗?实体的建筑、城市的空间与居住者、使用者,曾经古典的强关系,正是被手机传播大规模与广泛覆盖的弱关系替代。这是一种迭代?一种进化?还是一种颠覆?人与建筑、人与城市的关系,被突如其来的手机,以及互联网深刻介入,有形的空间与虚拟的传播,我们如何重新定义这个时代的“人文”?

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60%。这个过程,建筑的、数据的、人文的中国城市,正在成长。我们相信,不同城市的性格,他们各自的主体性,也将生长并且壮大,在全球化时代,曾经单向度的观念、思维与价值观的输入,必将完成双向以及多元共融的转换。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方可造就!

此外,在论坛上,围绕“城市与我们:重建联结”的主题,多名建筑领域的专家和人文学者进行了交流与碰撞,共同探讨好的城市生活和城市体验应该怎样。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回顾了以往城市蔓延的历史,盛行的汽车文化和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空间,助长了城市蔓延。而要遏制这种无序的蔓延,首先要从人的尺度出发,将人的尺度作为城市设计中最基本的参考要素。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则从城市里的时间感为角度,聚焦如何找回城市的生长细节。王澍以他的设计作品富春山馆举例,他相当看重他在项目中设计的一系列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能承载当地居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如今,“一个特殊的生活方式自己就回来了”。

富春山馆被誉为“建筑版的富春山居图”,那些王澍标志性的屋瓦青石,体现了独特的山林美学。对于著名诗人西川而言,他用镇江南山米芾的题字“城市山林”,来形容城市之诗意所在。城市中要有野逸的趣味,才能让人诗意地栖居。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人类进步的结晶。如何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城市?这是城市绕不开的时代命题。近年来,成都坚定把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持续推进城市营城理念、发展方式、建管模式变革,科学组织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坚定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初步呈现。

(综合自天府文化)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