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四川近年来积极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人民币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记者今日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一季度,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480.6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贸易项下加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55.4亿元,同比增长154%。
据悉,为贯彻落实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内陆战略开放高地建设,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研究拟定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工作方案,促进四川跨境人民币业务提档升级。
一是建立完善部门协同联动、业务优化办理、企业对接辅导、本外币综合金融服务四项工作推动机制。推动各市州和金融机构搭建银政企交流平台,建立常态化业务辅导机制。指导四川省外汇和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修订发布优质企业便利化服务试点方案,将企业入选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门槛由2年1000万元放宽至3年1000万元。
二是围绕三张清单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的宣传走访。制定印发重点涉外企业、重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重点园区三张清单,推动各市州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逐一制定工作方案,“一对一”上门开展政策辅导,主动对接企业实际需求。
三是推动国有企业这一重要市场主体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联合省国资委召开跨境人民币业务助力四川国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银企交流会,开展政策宣讲和产品推介。推动各市州人民银行会同当地国资委指导涉外国企有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境内外成员之间的交易活动使用人民币。
四是依托RCPMIS和货币信贷大数据两个系统扎实做好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测预警。完善自主开发的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监测分析功能,指导各市州人民银行和银行机构主动开展跨境人民币非现场监测和异常资金流动风险排查。通过点对点指导方式推动银行机构做好RCPMIS系统数据分析,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下一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将继续加强与商务、发改、经合、国资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加大对重点涉外企业和重点园区的对接辅导力度,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活动,不断提高市场主体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银行机构围绕日韩、东盟等重点区域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自贸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重点领域,制定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推动企业在涉外经济活动中逐步提高跨境人民币使用占比。(记者 刘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