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成都清晨的朝霞不仅惊艳了朋友圈,还上了热搜。“东部阳光有,中部阳光柔,西部云满天”的成都天空胜景,醉倒一片。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你或许知道成都的蓝天白云得来不易,但你不知道这是何其的得来不易。
但凡关心环境质量的市民朋友,都不会忘记2017年“三治一增”四个“十条”的重磅出台,不会忘记一仗接着一仗打的雾霾攻坚战,不会忘记公园城市建设中每一条道的绿意日浓、每一道水的日渐清亮。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有了成都人如今的阳台上看雪山,朋友圈晒蓝天。
越是不易,越应珍惜。必须要清醒,成都的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压力叠加的关键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必须要看到,治污的雷霆万钧之下,仍不时有负面案例。比如当前一些项目在建工地,一方面施工强度大,另一方面工地监管却没跟上,扬尘管控、裸土覆盖等出现问题,甚至一些建设工地明知故犯,导致问题整而不改。
说到底,这还是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思想的死灰复燃。其实,发展与环保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公园城市建设就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示范,公园城市带来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每个成都人都看得见、触得到,都有感受。当年的英特尔入驻成都,一个重大的契机,不就是成都上空飞来飞去的小鸟吗?一个生态绿色的人居环境,既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也是城市发展的持久竞争力所在。
所以,面对党中央交给成都的“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大任务,必须打一场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硬仗。
进入4月,从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都市动员汇报会召开,到围绕督察问题进行整改部署的成都市委常委会会议,再到成都市委书记4月27日与区(市)县主要负责人谈心谈话,再到4月28日率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导,一个主题,就是以四川省的环保督察为契机,查问题、找短板、调结构、强治理,坚决打好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硬仗,深入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噪声油烟污染、清洁能源替代、工地现场管理、农村和城乡接合部脏乱差、移动污染源等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治理“六大行动”,对城市负责,对市民负责,推动成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这一仗怎么打?无他,动真碰硬,一鼓作气。对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照单全收,举一反三,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后手。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扎实的推进,进行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民治理,精细治理,重拳治理。
眼下,《成都市2021年二季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成都市河湖水生态质量持续改善攻坚行动方案》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已经出台,各项措施也正在严格落实中。有不少细心的市民朋友已经发现,身边工地的扬尘污染问题正在得到改善,成都绕城周边的重点路段也已经布设16个路检点位,进城的柴油车、运渣车等都受到重点管理。
五一就要来了,到时候,成都又将迎来游客如云。抓紧时间,打好这场攻坚战,让所有人都看到成都最好的样子,让“成都蓝”、“成都绿”入眼又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