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截至今日(6日),沪深两市94家成都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2020年年报。记者今日最新统计显示,94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402.72亿元,较2019年的282.78亿元增长42.41%。
统计显示,成都银行去年累计实现净利润60.25亿元,是去年最赚钱的成都上市公司;从增速来看,振芯科技以1657.46%的增速位居第一。此外,通威股份以1585.90亿元的市值位居第一。截至4月30日,成都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经大1.08万亿元,相比1.77万亿元的2020年GDP数据,资产证券化率已经达到61%。
10家企业净利润超过10亿元
据统计,2020年A股上市公司总营收为53.11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净利润方面,2020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总净利润为4.34万亿元,较上年同比仅增长1.74%。
从净利润总额来看,94家成都上市公司去年赚402.72亿元。其中,成都银行60.25亿元,列净利润总额第一。年报显示,成都银行2020年实现公司营收146亿元,同比增长14.7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5亿元,增8.53%,每股基本收益1.67元。通威股份则以36.08亿元位居上市公司净利润榜第二,年报显示,通威股份2020年实现公司营收442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08亿元,增36.95%,每股基本收益0.86元。此外,蓝光发展以33.02亿元位居净利润榜第三。此外,川投能源、四川路桥、华西证券、国金证券、东方电气、兴蓉环境、新华文轩等公司2020年净利润均超过了10亿元。
从营业收入来看,四川路桥去年营收达到610.70亿元位居第一,通威股份、蓝光发展营业收入也分别达到442亿元和429亿元。此外东方电气、科伦药业、成都银行营收也均在100亿元以上。
通威股份异军突起 市值破千亿成为“领头羊”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当中,成都上市公司的市值实现了快速的增长。截至4月30日,成都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经大1.08万亿元。其中,通威股份市值为1585亿元;其后是市值为499亿元的水井坊和495亿元的川投能源。其中,通威股份在2020年大涨196.97%,水井坊大涨65.05%。
从绝对涨幅来看,康华生物去年大涨454.52%,天箭科技大涨289.04%,爱乐达大涨268.05%。通威股份、天味食品、利君股份、豪能股份等股去年涨幅均实现了翻倍。而涨幅超过50%的个股达到19家。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通威股份异军突起,市值破千亿成为成都上市公司“领头羊”。二级市场上,作为重要的光伏龙头股,通威股份这几年的股价异常凶猛,从2018年10月份最低的4.61元(前复权),到今年2月份最高达55.5元,股价涨幅超10倍,市值最高站上2500亿元关口,创史上新高。
资本市场成都军团规模不断扩大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快速体现。
从整体体量来看,2020年,成都共新增A股上市企业9家,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1。2018-2020年,成都新增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是10家、15家和9家。
从上市公司质量来看,共有14家企业的净利润翻番,更上一个台阶。行业普遍报喜,94家上市公司中,实现盈利的企业数量占到总数量的60%。
从上市公司市值来看,截至4月30日,成都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经大1.08万亿元,相比1.77万亿元的2020年GDP数据,资产证券化率已经达到61%。
值得一提的是,为切实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其中明确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00家,市值超3000亿上市公司1-2家,1000亿以上公司3-5家。
《意见》提出,大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推动优质企业上市,依托推进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依法依规协调解决拟上市企业问题。结合成都产业特色持续优化上市后备企业库,共同推动形成“发行一批、在审一批、辅导一批、准备一批”的良好局面。支持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通过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市场化并购重组,推动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升级等方式,推动成都上市公司补链强链扩链,巩固强化行业地位,引领区域产业创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