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利用外资,成都吹响号角!

2021-05-11 14:38:00   红星新闻

记者从成都市政府官网获悉,日前,成都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水平利用外资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进一步扩大成都市外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提升外资利用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成都引进外资重大项目21个,总投资651亿元,同比增长40%和174%。

关键词: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

据悉,成都将拓展外商投资领域,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对外商投资准入进行限制。

其中,既包括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商用车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开放,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5+5+1”重点产业领域,同时还将争取在软件和信息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重点领域实现更大力度的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金融业开放、外资总部型企业的引育,以及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也被写入了此次文件。

在金融业方面,成都明确支持国外知名金融机构来蓉设立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设立外资控股或参股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支持外资通过设立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企业上市培育、并购重组。借此机遇,成都也将争取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一带一路”风险管理中心。

针对总部经济,成都则更加明确认定条件和支持政策。比如,强化人才落户、租购住房、子女就学等全要素的服务支撑,打造国际化标准的外资总部产业链、生态圈。此外,成都还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引进全球前沿技术和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片区也被认为是成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

据悉,成都将推动自贸试验区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鼓励自贸试验区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外商投资促进政策,加大项目招引力度。

关键词:

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促进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根据《意见》,成都将强化外资重大项目专班协调机制,对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实施“项目直通车”方式,推动项目签约落地。

同时,成都还将对外资重大项目外商直接投资予以资金奖励。比如,对年外商直接投资5000万美元及以上的新设项目、增资项目(不含房地产、金融业项目),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按其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2%进行奖励,单个项目年度奖励金额最高1000万元人民币。

另外,成都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保障重点外商投资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

关键词:

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方式

成都将以服务吸引更多外商投资的落地。根据《意见》,成都将优化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比如借助“投资成都”等市级服务平台,归集、汇总、发布城市规划、城市机会清单、外商投资法律法规、项目信息等,并充实区(市)县外商投资咨询服务点功能,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政策宣传解读,协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

同时,成都还将设立市、区(市)县两级服务和投诉工作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并健全市、区(市)县、功能区三级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对重点外商投资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保障,提供专业化、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 

针对疫情防控工作,成都也将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惠企援企政策,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下外商投资企业用工、物资、物流等困难和问题。支持重点外商投资企业增产扩能,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严格落实“外防输入”要求的前提下,指导外籍商务人士办理来蓉手续。

关键词:

进一步保护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

《意见》指出,成都将聚焦外商投资企业对营商环境的关注重点,增强外商投资企业在蓉投资发展的信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成都市场竞争;降低资金跨境使用成本,全面推行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

知识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等因素,也被认为是营商环境的关键。

比如,成都提出要发挥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工作,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同时,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外资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准入相关行业、领域和业务。

成都将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有关法律制度规定,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外商投资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此外,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方面,《意见》明确,成都将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开展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便利化结算试点,并探索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积极争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外籍人士在蓉工作便利性方面,成都则将持续办好“外籍人士之家”,为外籍人士提供全方位多广度服务。优化出入境停居留服务,创造更便捷、更高效的出入境环境;加快建设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保障提出申请并符合条件的外籍子女入学;提升医疗机构国际化医疗服务能力。(记者 邹悦)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