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把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5月24日,出席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代表于会文接受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采访。
党代表于会文
于会文代表说,报告指出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为今后五年全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坚定了全省上下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的必胜信心。体现了省委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的责任担当,表明了省委以人民为中心,坚决向污染宣战、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坚定决心。确实是一个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于会文代表表示,要完成党代会的工作部署,推进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必须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城市结构、改进生产生活方式入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奋战五年,定见成效。
紧紧围绕全省环保“一号工程”,打好蓝天保卫战
通过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17年1~4月份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天数比例为75.1%,总体污染天数比例为24.9%。全省2017年1~4月细颗粒物(PM2.5) 平均浓度为56.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4%。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88.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0.3%。
于会文代表告诉记者,下一步,全省环保系统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首先将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集中全力实施攻坚。确保2017年全省蓝天数多于去年,持续雾霾天数少于去年,在已有5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再增加2个达标城市,特别是成都市的空气质量要有明显改善。
具体措施有:实行严格的污染源清单制管理、实行严格的网格化管理、细化硬化已采取的管用措施,持续精准发力、强化联防联控联治以及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据介绍,前不久省环保厅已与中国环科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组建了由71位国家级专家、院士构成的四川大气治理专家顾问团,下一步四川还将与这支“国家队”深度合作,借助专家智慧,把脉问诊,找到精准发力点。
年底前全部消除黑水体,打好碧水保卫战
据统计,去年,全省地表水8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72.4%,劣Ⅴ类断面水质由上年度的13%下降至5.7%,10个国控出川断面中9个达标。
于会文代表表示,今年要抓住成都市主城区黑臭水体这一主攻方向,年底前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再选3-5个条件较好的市(州),今年年底前实现城区内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对24条重点小流域选择12条重点发力;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的4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100%达标。
其中,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饮用水源保护方面,要全面完成所有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排查和整治,清理保护区内违法设施和排污口。加强对21个市(州)政府所在城市的4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52个县(市、区)政府所在城镇的22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2808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动真格出实招,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项目全部停止审批
于会文代表告诉记者,今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环保督察全覆盖,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勇气。坚持环保督察持续加压加码,只能继续加强,不能半点松劲,彻底打消一些企业的观望态度和侥幸心理。对问题整改没有半点商量余地,倒逼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久拖不决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到位。
其中重点采取的措施有,对个别地区辖区内环境问题突出、屡教不改、执法明显偏软且环境质量不升反降的,要抓几个典型,实行区域限批。特别是针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建立区域环评会商制度,坚决规范和取缔小水电建设,“十三五”期间除具有航运等综合利用为主、兼顾发电的项目外,其余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项目全部停止审批。
“通过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形成强大的高压严打态势,倒逼企业的违法行为从不敢、不能到不愿。让其违法成本更高,守法成本更低。”于会文代表表示,今年将继续严打环境违法企业,不间断地组织实施环境违法攻坚战和歼灭战,通过夜查、暗查、节假日突击检查、交叉检查和联合检查等方式实行“全天候”执法攻坚,确保全省行政处罚案件数和处罚金额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四川发布客户端实习记者 黄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