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5月22日下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到人民文学奖得主、全国读者最喜爱小说奖获奖作家罗伟章,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当代文坛》杂志社主编杨青,在成都三联韬奋书店·宽窄店以“时代与人”为主题,围绕罗伟章老师新书《谁在敲门》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文学对谈。
据了解,《谁在敲门》以“父亲的病”为,采用定向爆破的叙事方式,将子女们的内心世界逐一炸裂,从得知父亲住院时的张皇失措,到病房陪护时的手忙脚乱,从选择放弃治疗时的迫不得已,到直面父亲去世时的追悔莫及,各种复杂微妙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兄弟姐妹间相同的悲痛和不同的难处,凝练成对生死、道德、人性的感慨与叩问。
而罗伟章老师十多年前创作的《饥饿百年》则写尽了“父亲”身为农民卑微坎坷、坚韧不屈的前半生后,《谁在敲门》以“父亲”的退场为切入点,“父亲”的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罗伟章老师说:“《谁在敲门》中父亲形象可以看作之前那个父亲形象的延续。《饥饿百年》中的“父亲”是终点,到《谁在敲门》就成为起点了,而这个起点恰恰成为“父亲”人生的终点。时隔十多年的两部作品,竟然有了呼应。”
“有时候,敲门声是人的脸,也是人的心,哪种人敲出哪种声音,就跟哪种人会说出哪种梦话一样。”这是《谁在敲门》的第一句话,但在写出之后就被放在了那里,没有想过这会变成一部60余万字的小说。
分享会上,罗伟章告诉读者,这本书源起于自己2016年被省作协派到雅安市芦山县文联工作。当时的罗伟章每天在芦山各处行走、观察。有一天回到成都,在和家人准备吃饭时,“电视机响起歌声,歌词是什么不知道,画面上活动着几个穿民族服装的男女,什么民族也不知道。他们荷锄走在田间,边走边唱。我身上一阵抽搐,继之泪水滂沱。”
罗伟章从这支歌里,感受到了“他们的祖先挽着裤脚,把爱情系在头发上,弓腰趴背,在大地上劳作。天空苍黄,如同逝去的时光,人,就这样穿越时光的帷幕,一步步走到今天。人是多么坚韧而孤独,又是多么孤独而坚韧。”这种情绪与突然间就和他在芦山的所见所闻联系起来了,甚至和罗伟章家乡的老君山联系了起来,使他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
在活动现场,阿来对罗伟章的写作进行了整体评价:“罗伟章应该是我们四川中年作家当中,最持久努力写作的作家,有很多人昙花一现,写得好但是一篇两篇就过去了,罗伟章从刚出道到现在20多年了,写了一系列的长篇小说。”
“一个真正有活力的作家,会不断的突破自己写作的边界,题材的边界,艺术创新跟今天商业化的写作不一样,商业化的写作是一旦找到一个套路,找到一个模式不断的重复”,阿来这样说道,“即便是金庸的小说,其实读一部就够了,基本的纠缠,基本情节的设置,基本人物的类型发展,其实是没有变化的。琼瑶的言情小说也一样,今天的网络小说、爽文也是一样,都是一种套路。但是真正文学从古到今,无论是诗歌、戏剧、小说,它的写作总是有艺术形式上的扩张、突破和超越。”阿来认为,罗伟章在语言、在小说形式和内容之间、在张力的寻找上一定有新的东西出现,《谁在敲门》应该是特别值得一读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