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1日,中国西部瓷都走进兰州交流洽谈会在兰州名城广场滟金汇国际礼宴艺术中心举行。在夹江陶瓷一片叫好声中,6个兰州地区陶瓷经销商现场“牵手”夹江陶瓷,一举签下8.5亿元销售协议。
又一次拿下“大单”,正是“中国西部瓷都”魅力所在。
夹江因瓷而兴、因瓷而盛、因瓷而名,是闻名中外的“中国西部瓷都”。近年来,夹江县委县政府以超前的思维、超常的举措、超越的步伐,奋力擦亮“中国西部瓷都”这块金字招牌,全力打造绿色建材生产基地。
一场盛会
“中国西部瓷都”吸金8.5亿元
本次交流洽谈活动以“丝路茶驿 瓷都夹江”为主题,旨在走进黄河之都兰州,通过突出“好砖”“好板”夹江造,对外大力宣传推介夹江陶瓷,进一步提高夹江陶瓷在兰州及西北地区美誉度和市场份额,为夹江陶瓷全面迈入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铺好路、搭好桥。
推介会上,米兰诺、盛世东方、简优陶瓷等夹江15家重点陶瓷企业纷纷拿出“压箱底”的产品,让广大来宾享受了一场高端与奢华的饕餮盛宴。
现场,四川省米兰诺陶瓷有限公司等6家陶瓷企业分别和兰州天穹建材等6个兰州地区陶瓷经销商签订销售协议8.5亿元。
从“砖”到“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自1987年点燃第一把炉火以来,夹江陶瓷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经过34年的砥砺奋进,已建成与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福建晋江、江西高安并驾齐驱的全国五大建陶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夹江共有陶瓷企业60家、生产线96条,年产能4.5亿平方米,占省内的77%、西部的38%、全国的7%,2020年产业集群产值达350亿元,在国内陶瓷产区中综合排位第三位。在这些辉煌成绩的背后,则是勤劳勇敢的瓷都人不懈探索、改革创新的结果。
——从村村冒烟到绿水青山,夹江陶瓷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过去,夹江陶瓷企业在粗放模式下快速野蛮生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陷入“工业围城”,呈现出“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困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打破发展的瓶颈,促进陶瓷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夹江县委县政府坚定以“两山论”为指引,坚决舍弃“蒙尘”的GDP,于2017年率先实施“煤改气”和“退城入园”等重大举措,打响了一场将蓝天白云还给人民群众的“保卫战”,经过发展的阵痛期,夹江陶瓷走在了全国陶瓷产区绿色发展的前列,彻底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绿色转型之下,夹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显著增加,山更绿、水更清、天也更蓝了,去年8月,夹江还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从“砖时代”到“板时代”,西部瓷都迎来历史巨变
岩板也叫做烧结的密制石材,由天然矿物质和无机粘土压制成型,再由120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而成。作为陶瓷业界的“新宠”,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新型建筑材料,可以替代木材、石材、石英石、人造大理石,还可广泛应用于餐桌、衣柜、门板、冰箱空调面板等领域。
2020年9月,夹江首条岩板生产线点火投产,夹江陶瓷由此进入岩板、大板时代,夹江陶瓷企业纷纷抢抓机遇,掀起创新“岩板革命”浪潮,朝着绿色、高质量发展振翅翱翔……在5月16日闭幕的2021年中国西部瓷都第八届陶瓷交易博览会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更是向夹江授予“中国(西部)岩板生产基地”称号,“中国西部瓷都”再添金字招牌,同时还取得了签约总金额68.3亿元的傲人“成绩单”。
据介绍,夹江目前11家陶瓷企业投资20亿元,新建、技改大板/岩板等高端陶瓷生产线24条,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50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的20%,夹江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西部第一大岩板生产基地。在岩板这块新领地上,夹江陶瓷与广东陶瓷已经同步起跑,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中国西部瓷都”夹江将以此次交流洽谈会为契机,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开启夹江大板、岩板的西行漫记,并通过“一带一路”打入国际市场。(潘虹旭 张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