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6月27日上午,一架民航客机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起航,至此“神鸟”凌空,成都成为继上海和北京之后,我国内地第三座同时运营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对于成都而言,依托“双国际机场”、成都国际铁路港及陆海新通道,这座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大型城市,正以日渐扩大的开放“半径”,加速迈入世界城市的行列,而在这个过程中,成都所谋划的路径早已清晰。
打好主牌 融入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6月21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
根据《规划》,将重点打造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发挥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交通中枢作用,实施一大波机场群重点工程,包括高质量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推进重庆江北机场改扩建工程,实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提质增效改造;推进阆中、达州(迁建)、乐山等机场建设,以及遂宁、广安等机场前期工作;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雅安、内江机场建设。
在“十三五”规划建设中,天府机场定义为我国最大的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定位是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的航空港,将负责成都出港的全部国际航线。
更为具体的,《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积极融入、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
与之相对应的,根据《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天府机场建成后将服务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覆盖国内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双流机场将主要运营国内商务航线、旅游航线、高高原航线、港澳台地区航线。而天府机场一期建设2座航站楼、3条跑道和5条轨道线路,可满足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的使用需求,以及2025年40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的需求。
抓好潜力牌
加快推进成都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对于西部城市而言,要打破“不靠海”的宿命,铁路和航空两个机遇不能错过。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来看,成都担负着重要使命。
从数据上看,2020年,双流机场货邮吞吐量依旧排在全国前十位。
2020年年底,成都出台了《加快推进成都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扶持政策》,明确成都促进航空货运中转业务的发展,将通过政策扶持和鼓励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航空货运市场主体开行以成都为核心、通达全球的全货机航线,鼓励航空货代企业在成都建立国际货运转运(分拨)中心,包括鼓励开行全货机定期航线、鼓励向成都机场集货、鼓励新设基地货运航空公司等。
此前出台的《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在国际航空大通道建设上,成都将加快布局“48+14+30”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形成覆盖全球48个重要航空枢纽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务航线,覆盖14个全球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国际全货运航线。
眼下,天府机场的4家基地航司──国航、东航、川航、祥鹏航空的首批转场航线已公布。
如是这般,一条条忙碌的班列和航线,正从内陆延伸出一条条供应链,加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加持,优势正在成渝之间叠加。
做强组合牌
民航科技成果转化和城市合理配置的全新舞台
在进入“一城两场”的时代中,新的城市文化正在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能。掀开天府机场的面纱,方能窥见成都早已开始探索的一条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天府机场投运后,前期将开2条机场专线和49条长途客运班线,方便成都及周边市州旅客前往。
时间拨回到2020年12月18日,成都轨道交通6号、8号、9号、17号、18号线五条线路集中开通运营。其中,18号线运行时速高达140公里,是国内采用地铁车辆的最快城市轨道交通。旅客乘坐18号线从天府机场到成都南站,仅需半小时。
此外,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设中,待其建成通车后,将实现双机场间的快速连通。以此为基础,成都的两座机场将实现更有效的旅客流动与产业互动。这只是成都在航空枢纽建设中对基础配套保障预留的棋子,可以窥见的是,这座城市对实现“一市两场”中的基础交通、产业配套等,所布局的有效合理的配置。
这样的配置还包括:在一系列新的区位条件下,成都市双流区再定位自身,提出打造“中国航空经济之都”,根据空港商务区现有产业规划,从机场向外延展,探索打造一个包含航空物流、飞机维修制造、空港商务、空港文旅等多个环形区域叠加的产业布局。
在业内看来,天府机场不仅是四川乃至中国西部通达世界的新起点,也是民航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全新舞台。
“小到行李托运,大到航班管制,现代化机场的运营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总工程师吴宏刚曾表示,天府机场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成都军用航空、民用航空科研实力雄厚,在这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得天独厚。”
2020年9月,由中国民航局和四川省政府共建的全国首家民航高新技术创新示范园区已落地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项投资最大、设计标准最高的民航科技项目,将对标国际行业最高标准,建设国际一流的民航先进技术创新平台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心。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民用航空新技术从成都诞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于成都而言,“一市两场”的新时代开启,扶摇直上,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