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你心中的泸州江阳是什么样?是一个酒香四溢,“窖”世界心醉的地方?还是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韵味绵长的现代化城市?
山水酒中藏,举杯品江阳。这座位于长沱两江交汇处的泸州市中心城区,幅员面积649平方公里,辖15个镇街,总人口69.2万。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A级景区7个,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近年来,江阳区坚持旅游主导和“全域旅游”思维,统筹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创建促发展。
“旅游 ”走出农业产业文化融合之路
“这些油纸伞好漂亮啊!”每逢周末,位于分水岭镇的董允坝伞乡景区游人如织。这两天,多批游客来到来此参观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传承非遗文化。
“董允坝文旅特色小镇”只是江阳区做活“全域旅游”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区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强、融合度高的特点,打破旅游自循环体系,发挥旅游业带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产业优势,以“旅游 ”为路径,重点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工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做活“全域旅游”。
“我们成功打造了赏花游、采摘游、农业观光体验游、非遗深度游等1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除了“董允坝文旅特色小镇”,如今,“方山文旅小镇”“桃花源文旅小镇”等农旅小镇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围绕“旅游 农业”,江阳区已发展林果采摘、家庭农场等体验型生态休闲农业项目50余处,推出了赏花游、采摘游、农业观光体验游等1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了从农业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等综合型转变,助力乡村振兴。
“各位游客,这里是‘1965茜草工业记忆’博物馆,集后工业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于一体,是江阳‘后工业主题’文化休闲消费目的地……”通过“旅游 工业”,江阳区积极推动工业优势产业向旅游业延伸,挖掘、培育了酒业园区、江南科技产业园、“1965茜草工业记忆”博物馆等一批工业与旅游融合度较高的景区景点,还重点打造了泸州老窖、分水油纸伞等旅游品牌商品,使厂区变景区、企业变景点、产品变旅游商品,进一步拓展了工业融合空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江阳区“旅游 文化”借助张坝桂圆节、董允坝蔬菜品赏会、丹林梨花节等旅游节事活动,积极弘扬、挖掘白酒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朱德旧居陈列馆、龙透关泸顺起义旧址、张映鑫烈士纪念亭等成为江阳、泸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茶马古道、南宋报恩塔等35处文物保护单位,分水油纸伞、“泸州河”川剧等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江阳,向游人述说着过去的故事。
“一盘棋”勾画全域旅游新格局
提升城市品质与城市内涵,是一项惠及广大群众就业创业、致富增收、提升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江阳区委、区政府站高谋远,坚持“一盘棋”统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一系列顶层设计联合发力,指引创建工作不断前进。
创新机制,推进创建工作高效化。江阳区党政统筹,凝聚全域发展“一条心”,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协调推动工作机制。多次召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专题会、现场办公会等,印发了整改责任清单,实行对标补短。
江阳区规划先行,描绘多规融合“一张图”,高标准编制了《江阳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促进旅游与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特色文化、城镇建设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川渝黔“金三角”全域休闲度假目的地,打响“酒城之心·幸福江阳”旅游品牌。
同时,江阳区还制定了《江阳区关于发展全域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旅游强区的意见》《江阳区关于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区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区文化旅游发展。此外,将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与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专项规划及智慧城市建设等有机融合,逐步形成“旅游产业突破,带动多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如今,江阳区聚焦做大做强酒文化品牌、做精做细伞文化品牌、聚力打造文旅新亮点三大重点举措,“一盘棋”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迈出全域旅游的新步伐。成功打造张坝桂圆林、泸州老窖旅游区和董允坝伞乡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川南名刹”方山、沈子国酒庄3A级旅游景区2个,泸州博物馆和朱德旧居陈列馆2A级旅游景区2个。
六“大”举措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翻开新篇章,“酒城之心”江阳,正以打造世界白酒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高标定位,聚焦六“大”举措,推动江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创建提升江阳旅游形象。实施全域旅游提升行动,积极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努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配合泸州市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聚力打造美酒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中国酒文化旅游目的地;
大融合丰富特色业态。大力推进“文化 ”“旅游 ”深度融合,加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特色业态打造,整合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和酒谷湖打造工业旅游景区。依托长江的水域优势,打造以休闲、观光、游船、赏夜景、骑游为一体的长江游憩带;
大项目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进中国酒城·长江生态旅游带、江阳区文体中心、泸州美食文旅街二期、希尔顿国际酒店、西南医疗康健城二期、方山旅游度假区、江阳区全域旅游道路及配套设施项目等21个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主题酒店、度假酒店、特色民宿、汽车营地等多元旅游住宿业态,不断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综合配套水平;
大营销撬动文旅市场。强化区域联盟,全面融入川渝滇黔文旅发展联盟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深化与重庆、成都、遵义等周边省市合作,推进打造“遵义—江阳—古蔺”“江津—合江—江阳”长江生态旅游和“成都—江阳—重庆”生态康养度假旅游环线,实现品牌共建、客源互推、线路互联,共同推动文旅市场拓展;
大提升推动服务升级。以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为契机,持续推进我区基础设施、旅游环境等整体提档升级。持续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和“后厨革命”,开展全行业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大创新保障机制建设。进一步创新要素保障、市场运作、开放带动、富民共享、竞争激励等机制,积极研究解决制约文旅发展的人才、土地、资金等问题。探索旅游金融服务、以商建道路、以商建平台(智慧旅游)等服务创新,不断完善部门联动、市场监管、旅游扶贫富民、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等体制机制,为文旅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