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城市空心化”的问题。
如何让老城区充满新魅力,杜绝空心化?
《成都市中优“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给出了一些答案。
↓↓↓
更多的工作机会──
《规划》提出,实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坚持以创新创业就业良好环境吸引高端人才,举办“菁蓉汇”“蓉漂杯”等各类创新创业赛会活动,丰富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优化“科创通”双创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创业辅导和融资、场地、人才、市场等方面精准对接服务,营造青年创新创业就业良好环境,吸引高端人才聚集。
推动产业功能区要素配置方式变革,加快建设以产业新城和特色街区为主要形态的27个产业功能区,强化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和城市综合功能。
加快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动传统经济开发区和产业集中发展区转型升级为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空间,打造高端要素聚集平台与价值转化平台。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前瞻谋划具有全局牵引性的细分领域“优质赛道”,完善产业生态圈战略规划、发展蓝皮书,动态调整“两图一表”。
更优的营商环境──
实施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坚持以稳定公平发展环境聚集高端资源要素,优化升级“蓉易办”平台功能,完善惠企政策“蓉易享”系统, 加快建设集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市民中心,实现办事环境便捷高效、政策环境稳定可及、市场环境公平开放。
大力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以总部经济为发展模式,以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流通服务和信息服务为核心引领,以商务服务、贸易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节能环保服务为基础支撑,以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柔性化定制服务、共享型生产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新经济新业态为增长潜力的先进生产性服务经济体系;打造城市核心级、片区服务级和园区配套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以“集聚成点、串点成轴、点轴互动”为导向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体系;形成立足“中优”、服务全市全川、联动成渝的区域供应链服务网络,集聚高能级全球生产性服务机构,构建链接泛欧泛亚的供应链服务网络。
更方便的“买买买”──
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规划》提出聚集优质国际商品和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能力体系,打造成都创造、成都服务、成都消费、成都休闲品牌。
探索以场景营造为核心的消费供给模式,发展新型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深入融合、商品和服务消费互动融合、流通和生产对接融合,推进产品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打造国际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完善“都市级—区域级—社区级”商业体系空间布局,推进绿色空间与消费载体融合、生态价值与消费业态互促,推动春熙路商圈、交子公园商圈、成都蓉北商圈等核心商圈的服务能力提升和服务形态迭代,实施宽窄巷子、文殊坊、望平坊、成都音乐坊等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和特色消费新载体。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展会、时尚节会等国际消费新平台,打造国际时尚消费风向标。擦亮“夜游锦江”等夜间旅游品牌,构建“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主题场景,依托天府绿道体系,培育一批公园城市消费平台,突出优质商业流线,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加快绿道消费场景营造。建成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依托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重点植入文创、体育、康养、音乐等服务消费业态。
打造口岸消费场景,助力跨境消费,依托双流机场加速布局进/出境口岸免税店,打造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合理规划离境退税定点商店布局,统筹口岸商业资源,打造若干口岸商业地标,形成口岸商业带,与区域商业协同联动,进一步拓展商业辐射能力。
更优的生活环境──
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周边规划优化建设未来美好公园社区。通过优格局、调功能、美社区、提品质、塑形态,凝心聚力建设“面向公园、春暖花开”的未来美好公园社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着力构建拥园发展的空间格局,立足生态隔离到城园融合的转变,围绕环城生态公园优化空间组织模式,整体形成11个城园融合片区和 100 个未来美好公园社区,实现从“背园发展”到“拥园发展”。
着力建设未来美好公园社区,以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为核心,推动人本化、低碳化和智慧化,着力构建社区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治理共同体、生活共同体、行动共同体,打造精准高效的服务场景、有爱包容的文化场景、绿色低碳的生态场景、品质宜人的空间场景、活力多元的产业场景、共建共享的共治场景、互联互动的智慧场景。
着力营造高品质宜居生活环境,强化三网融合交通支撑,引领以人为本的绿色出行方式;强化与周边社区藤蔓式的绿廊渗透,营造推门见绿的生态场景;挖掘地域特色,凸显在地文化,塑造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场景;引领绿色发展方式,提升绿色能源供给水平,引导绿色建筑设计建造,推进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延伸生态廊道网络。
着力构筑无界融合的城园形态,实行容积率综合平衡,塑造大开大合、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和尺度适宜的街区肌理,彰显蜀风雅韵、人文温馨的建筑风貌和科技范、未来感的社区气质。(袁弘 图据本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