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解读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第二场发布主题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6万亿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鲜明提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谋划推动“十三五”发展和我省经济工作的主线。在全国首批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5个专项方案,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和“提质量、创品牌和培育新动能”的重点任务。省政府将各项重点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同步建立了分管省领导主持的季度协调会议制度和省发改委牵头的部门会商制度,及时研究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的难点问题。
范波介绍说,2016年全省压减粗钢产能420万吨,实现“5年目标1年完成”;关闭煤矿169处、压减煤炭产能2303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21.6%、119.6%。2015年底至2017年5月底,全省商品住房库存共减少3269万平方米,房地产库存压力明显缓解。
同时,全省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58.6%。通过减税降费、降低用能和用工成本等多措并举,2016年为企业减负达820亿元。今年5月推出电价改革10项措施,有望再为社会降低用电成本100亿元以上。发展短板明显改善。全省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750万减至2016年底的272万。今年1-5月,全省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住房建成率达53.9%。天府国际机场开工建设,奠定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462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610公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大气、水、土壤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打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6.9%。
此外,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6万亿,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达6900亿元,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700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2%。
今年将关闭退出煤矿100处 中国驰名商标要超过300件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下一步,四川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动“一提一创一培”,通过调优存量,扩大增量,进一步提升我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两个跨越”提供动力支撑。
在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调整存量方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对3200万吨粗钢产能进行调整充足,关闭退出煤矿100处,化解煤炭产能1300万吨左右,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无效供给市场出清。
去库存方面,今年要将统改货币化安置比率提升到60%以上,同时去库存过程中抓好热点城市的房价控风险工作,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去杠杆方面,力争到2020年全省直接融资在融资中的占比超过35%,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
降成本方面,今年努力再为企业减少税费成本170亿元,降低社会用电成本1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企业综合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经济效益处于西部先进水平。
补短板方面,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和贫困县全部摘帽,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全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2%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0%,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此外,还将要深入推进“一提一创一培”,做大做强增量。到2020年力争基本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强“四川造”品牌培育,提高“川字号”产品市场占有率。今年中国驰名商标要超过300件,力争到2020年培育四川制造品牌企业100家以上,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20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培育新动能,扎实推进创新创造,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攻坚战,着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三个通道,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个支撑”,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双七双五”产业,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产业集群。(记者 但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