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因为一片茶叶,乐山被全省聚焦。
8月31日,全省精制川茶产业培育现场推进会在乐山举行。各地相关部门、知名茶企、茶行业组织等200余人齐聚夹江、峨眉参观考察,只为泡出一杯更具“茗气”、香飘四海的“精制”川茶。
“两条腿”并进
推动“青衣江茶”飘香中外
走进夹江县,绿意盎然的现代化茶园连绵不绝。嘉宾们一行乘车沿夹江县出口绿茶产业环线,实地参观天福茶园、华义茶业初加工厂、欧标茶园、绿山针生态茶园、吴场镇三管村、百岳茶业、精制出口茶生产线、茶叶基地等,详细了解茶叶出口、基地建设、茶叶机采等情况。
近年来,夹江抢抓全省“打造千亿川茶产业”发展机遇,把发展茶产业写进县域经济“1+4”整体发展规划,实施“3511”茶产业发展战略,探索出了“名优绿茶上品牌、精制绿茶走出口”两条腿发展路径。
同时,大力推进“桉改茶”“坡改堤”“劣改优”“散改聚”四大工程,对标欧盟标准,实施茶叶种植全过程绿色防控,扎实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生物捕杀”等行动,应用无人机开展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茶产品检测合格率达100%,建成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率达到84%,带动夹江茶园标准化水平、毛茶亩产量、夏秋茶利用率全国第一。
目前,夹江县茶叶基地30万亩,年产茶4.3万吨,综合产值63.6亿元,其中出口绿茶3.2万吨,出口额突破 10亿元,种茶面积位居全省第二,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省第一。
“夹江川茶产业已成为富民增收第一产业。”夹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动“青衣江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讲好茶叶富裕农民、美丽农村、做强农业的夹江故事,为全面起航的乡村振兴助力。
“茶园”到“茶杯”
打通 “峨眉山茶”全产业链
来到毗邻的峨眉山市,悠悠茶香同样沁人心脾。在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的茶加工生产线,令嘉宾称赞不已。2020年,竹叶青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连续13年稳居中国高端绿茶市场占有率第一。
“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峨眉山茶”的飘香,并不止于竹叶青。近年来,峨眉山市全力打造绿茶为核心,红茶、花茶、黑茶、白茶为支撑的“一核多元”产品体系,“峨眉山茶”区域品牌价值达38.14亿元,居全国十四、四川第二,入选全国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同时,出台扶持政策,对企业商标注册、品牌提升进行奖补,推动新注册商标 54个,持续打造了以竹叶青、峨眉雪芽等“五朵金花”为引领的品牌阵地。协调7 家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茶叶贷” 等信贷产品,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新生茶企发展,推动200余家茶企培育新生品牌近千个。
以茶业为主导,峨眉山市还以 260平方公里开放式园区为依托,着力打通从“茶园”到“茶杯”全茶产业链,成功建成四川首个以茶叶为核心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峨眉山市茶业综合产值达138 亿元,较2017年产业园创建之初增长 47.1%,推动峨眉山市成为四川茶叶十强县、千亿川茶核心区。
树“精制”标杆
助力“绿叶子”变身“金叶子”
夹江、峨眉,只是乐山树精制川茶标杆的缩影。作为全国名优绿茶最适产区,乐山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连片成带规模发展,形成了峨眉山全国高山绿茶发展核心区、峨眉山—夹江50万亩标准化茶叶产业带、犍为—沐川 —马边80万亩生态茶叶产业带、夹江精制川茶出口引领示范区和犍为全国茉莉花茶产业优势区“一核两带两区”布局,建成省级出口茶质量安全示范区100万亩, 有机茶基地认证 2.1万亩。
依托优质旅游资源和广阔旅游市场,乐山以旅带茶、以茶兴旅,发展品茗养生、茶艺体验、研学旅游等业态,举办“采茶节”“茶文化节”, 打造天福观光茶园、嘉峨茶谷等体验基地,包装推出4条精品茶旅线路,从“卖茶叶”向“卖风景”“卖文化”转变,提高茶产业附加值,年均接待游客 300多万人次,茶叶已成为乐山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规划引领、龙头培育 、 产业融合......培育精制川茶产业,乐山频出高招、新招,茶叶产业节节攀高,茶叶市场欣欣向荣,茶叶品牌越擦越亮。 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139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 300 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带动全市100多万人从事茶生产,打造 350个茶叶专业村,主产区茶农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70%,让 一片片“绿叶子”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而更令乐山信心倍增的是,当天的现场推进会上已官宣:四川将实施精制川茶产业培育“六大行动”,以茶园提升、茶企培育、单品突破、品牌打造、科技兴茶、川茶出川为抓手,把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好,提高茶叶加工特别是初加工、出口茶加工的自动化、清洁化水平,打造最具竞争力的特色茶产品,抓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织密川茶营销推广网络,推进高端茶走出去。(李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