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论坛上,顶尖科学家们分享了这些观点……

2021-09-07 15:05:00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结合人才与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中医药发展、纳米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链、数字经济及物联网产业发展及探讨……今日上午,在第十九届“海科会”天府论坛上,4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发表演讲,共话科技促发展,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认为,科学研究很难进行规划,科学发现也不可预料,尤其是基础研究需要几十年后呈现出好的成果才能给予很高的评价。“高质量的科学需要非常大的投资和科研人员的全情投入,这其中年轻人的作用十分关键。支撑一个领域的科学研究,要加强人才培养并且确保他们的独立性。”他表示。同时,他也以自己正在研究的预测蛋白折叠的形状和结构举例,认为科学家应该与人工智能企业加强合作。借助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效率会大幅提升,并有更多的创新,对研发出药物能起到关键作用。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张大宁表示,中医学从学科的属性上讲,属于自然科学中应用科学的范畴,即医学的范畴,但由于特殊历史背景和条件,使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前者具有医学属性,也是根本属性,后者具有文化属性,为辅助属性。“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离开了根本属性,中医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张大宁认为,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传统的中医学,如何存在、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中,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众多的精华,研究发展这些精华,将对防治疾病、大健康产业,乃至整个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纳米科技与技术是交叉融合的底层技术,是能消除传统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存在的语言障碍的有效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介绍了纳米科技在人才与科技创新链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纳米科技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新材料、超材料、智能技术、航空航天、能源环境等领域。促进纳米科技发展,打造纳米产业创新闭环体系必不可少。他表示,中科院所、高校、国家纳米科技中心是原始创新端,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所能促进技术不断更新、提升新工艺,最终在中国纳米谷实现应用,实现生产线工程设计与建设。 

“AI+行业”与“行业+AI”有什么区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介绍说,“AI+行业”指在AI技术成熟之前,这个行业、产品从未存在过,比如自动驾驶、智能语音音箱等;而“行业+AI”是指行业本身一直存在,在加入AI元素后,行业效率进一步得以提升。智能化正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家居能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增强家具生活的安全性,甚至可节约各种能源费用。”陈俊龙看好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具体而言,智能床、扫地机器人、智能门窗等都是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这些将为我们的生活再带来新的改变。(文/图 记者 李颖 吴怡霏 李菲菲)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