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市场价格如何调控?四川出台预案

2021-09-11 07:42:00   蓉城政事

日前,四川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生猪猪肉市场价格调控预案》(以下简称《调控预案》),提出要进一步构建分工明确、协调统一、灵活高效、运作规范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合理平滑“猪周期”波动,保障生猪生产相对稳定、猪肉市场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平稳。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截图

猪粮比<6:1时

进入猪肉价格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

《调控预案》涵盖监测预警、储备调节、政策协同和组织保障四方面内容,要求加强省市(州)之间、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等协同联动,形成政策合力,同时合理设置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规模,平时灵活调节市场周期波动,及时快速有效满足应急调控需要。

监测预警方面,《调控预案》重点跟踪分析猪粮比价、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以及成都、绵阳、南充、宜宾、达州5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等指标变化情况。

按照预警机制要求,当猪粮比<6:1时,进入猪肉价格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当猪粮比连续3周处于5:1~6:1,且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5%,或连续3月累计降幅在5%~10%时,进入猪肉价格过度下跌二级预警状态;当猪粮比<5:1,且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10%,或连续3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进入猪肉价格过度下跌一级预警状态。

市(州)级常规储备按城镇常住人口

每人每天2两、3天消费量安排

《调控预案》提出,根据不同预警情形,省、市(州)两级应及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和储备投放等响应措施,省、市(州)政府应分别建立政府猪肉常规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常规储备中将设置一定规模的发挥保底作用的应急储备,专项用于应对突发重大灾害等特殊情况。市(州)级常规储备按城镇常住人口每人每天2两、3天消费量安排,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应适当增加规模。

《调控预案》要求在生猪大范围恐慌性出栏、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下跌时,实施临时储备收储。

三级预警发布时,暂不启动临时储备收储;

二级预警发布时,四川省发改委会同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及时会商,提出临时储备收储计划建议报省政府;

一级预警发布或国家非洲猪瘟疫情分区防控机制划定的西南区域内任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临时储备收储时,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商,提出启动临时储备收储计划建议(包括品种、数量、时机等),报省政府批准后,由商务厅牵头组织实施。

市(州)级启动临时储备收储参照执行。

建设城区冷藏配送中心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调控预案》提出,压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将猪肉储备调节工作纳入四川“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考核。

根据《调控预案》,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银保监等部门通过增加预算内投资、保障生猪产业用地需求、强化信贷和保险政策落实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合理安排生产,调优生产力布局和结构,推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调控预案》要求健全冷链物流体系,比如,通过建设城区冷藏配送中心,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冷链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鼓励通过建立储备库,或确定可租用的社会库点,进一步增强政府储备猪肉常规调节和应急调控能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