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14日,省科技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赵敏在推进原创性原动力改革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四川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产权驱动创新路径,受到中央深改办等相关方面的肯定,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那么,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她介绍,一方面,是形成了支持产权激励的法治制度安排。省委领导、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明确“实施国有单位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按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则依法确定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科技厅等部门先后出台“一个方案、两个意见”,从制度层面明确改革机制,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由单纯的国有改变为单位、个人混合所有,将成果转化的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变为“三权+所有权”。
二是建立起推进产权激励的改革决策程序。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制度先行、程序公开、集体决策、不谋私立的改革推进模式,完善管理流程、产权归属、收益分配等管理办法,做到“一校一策、一院一策”。例如,成都理工大学对完成技术转移转化的发明人团队,除了其专利共享确权所得转化收益外,学校还给予相应科研绩效奖励。
三是探索鼓励产权激励的市场决定机制。高校院所对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不需要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由单位自主决定是否进行资产评估。例如,西南交通大学关于空铁列车的一项技术评估作价2500万元,入股某科技型企业,研发团队获得11%的股权。
四是培育服务产权改革的技术转移队伍。着眼技术转移转化市场人才需求,研究制定《四川省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增设“技术经纪”职称专业。去年以来,近50人取得中级或初级“技术经纪”职称。
她介绍,通过试点,我省45家试点单位完成了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634项,作价入股创办企业100余家,吸引投资近70亿元,有效激发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下一步,我省还将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退出国有无形资产管理机制、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形成国有资产新的管理办法、搭建产权激励的中试熟化平台、加大对在川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支持力度。据介绍,省级财政将安排8亿元,对中央在川和省内高校、科研单位在川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支持,对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给予引导激励。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实习记者 范志俊